◎吴恒亮
浅谈永定客家礼仪
◎吴恒亮
摘要:永定客家人的习俗较好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同时还掺杂了大量地方性仪礼法则,显得更为热闹和繁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一些过于繁琐的旧礼俗已经慢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更为文明和实用的新风尚。但永定客家人传承风俗的独特性和新奇性,为专家学者研究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提供重要的素材。
关键词:六礼 纳吉 请期 担席 出阁 转门 催生
永定客家礼仪大体分婚嫁习俗、生育习俗、做寿习俗、丧葬习俗等。
过去,永定客家人的男婚女嫁,基本上遵循“六礼”旧俗,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此过程中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男女成婚必须经过六道程序:议婚(即经双方家长同意,男女青年双方都有意思,就要择日约定时间“相亲”,俗称“看妹子”,男方要包给女方“脸花钱”),纳吉(即相亲,一般男家以饰物、银币送给女家交定,俗称“小扎”。在此过程中,女方会在家人和媒人陪同下,到男家去实地察看男方家庭的具体情况,俗称“查家”,了解男方家庭情况),纳征(双方交纳聘金,即订立婚约),请期(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入门的时辰),担席(婚嫁前一天,男家请宗亲将双方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男方派人送到女家,回来时把嫁妆之类的东西带回男家,有的还随带一班吹鼓手,一路上吹吹打打,前往女家。这一天女方家庭宴请自己的亲朋好友,男方派去的人要留在女家过夜,第二天随行。出阁(婚嫁之日,新娘在多名未婚女孩陪同下,随带嫁妆,坐着轿子到男家,俗称入门。嫁妆的多少视女方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即上等人家赔钱嫁女,中等人家将钱嫁女,下等人家赚钱嫁女)。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男家请客,亲戚朋友收到请柬或是口信后纷纷前往贺喜,热闹一番。请客的过程,繁杂礼仪较多,大户人家为了体面更是不惜花费重金。成婚三日后新郎新娘回娘家,旧俗称“转门”。为显示娘家的热情,娘家人会摆上几桌酒席,请来喝酒“高手”,直到把新上门的女婿灌醉为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祈望家庭繁衍、生生不息。永定客家人也深受这一传统观念的浸染,历来十分重视妇女生育,妇女怀孕后要给予百般照顾,因此一些生育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它具体分为六大习俗:催生(过去,女人生孩子是人生一大难关,娘家人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顺利产下孩子,女儿预产期前十几二十天,便要带着小母鸡、鸡蛋、面条、米粉等食物到女儿家,将上述东西煮给女儿吃,边吃边说些诸如“顺顺利利”之类的吉利话,俗称“催生”,有预祝生产顺利之意。分娩(妇女分娩谓之“坐月子”。“坐月子”的时间一般为40天。在此期间,产妇的日常生活颇为讲究。着装上,头裹布帕,脚穿鞋袜。饮食上,吃经麻油、老姜炒过的老阉鸡;主食是锡丸、米饭;喝家酿米酒;以腌菜干加老姜调制作为主菜;忌吃鱼、青菜。沐浴用的水,须用蒲荆或山苍树枝熬煮,不能兑冷水,要待水不太烫时才洗,而且至少要连续洗30天。洗脸、洗手亦用温热的开水。产房叫“月日间”,要闭紧门窗,产妇不能随意出去,闲人不得随意入内等。送酒(婴儿出生12天后,产妇家要把宰净的小母鸡、老姜和糯米酒一起煮酿成酒,装在酒壶里,派人携往产妇娘家及其至亲者家报喜。产妇娘家等收下后,将送酒的酒壶盛满白米,另加一只活生生的大阉鸡或小母鸡一起让来人带回。之后,产妇娘家便要准备披风、背带及小外孙(女)的衣、帽等礼物,以便赴满月酒宴时携往)此种做法旧时只限于男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男女均沿用旧例)。
做寿,俗称“做生日”。过去,男女满60岁为“上寿”,意为达到“寿”的标准。对于做寿,永定客家的规矩是“男做齐头女做一”,即男逢十(如60岁、70岁、80岁等),女逢一(如61岁、71岁、81岁等)才做寿。做寿的时间以农历虚岁为准,日期只可提前,不能推后。做寿送礼,20世纪90年代以前,多为衣料、线面、小母鸡、酒、蜡烛、鞭炮等。90年代以后,多以红包(礼金)代替,规矩是“不请不贺”,主家邀请后,亲友才前往祝贺。寿宴与一般喜宴大致相同,但头道菜一定是寿面,取福寿绵长之意。
“人死归土,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永定客家人也不例外。过去,死者的遗体一律被装进棺材土葬。即使客死他乡,不管路途远近都要运回故土安葬,由亲属为其立碑、筑坟。土葬习俗大致经过小殓(入棺)、大殓(钉棺)、堂奠、出殡还山等过程,礼仪习俗十分繁琐。有的一连几天大摆酒席,请来道士座“觋爷”或和尚做“佛事”,迷信风水,大修坟墓。
参考文献:
[1]陈大富.土楼古韵[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1.
[2]胡大新.永定客家土楼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苏志强.土楼探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赖启章.永定土楼石文化[J].永定建材工业信息,2007(12).
(责任编辑刘月娇)
作者简介:(吴恒亮,男,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文化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