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教材,有效备课
文/叶雯雯
摘要: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面对极为丰富的备课资源,如何做到精选教学资源,有效备课?吃透教材是前提和根本。文章从以下三个角度探究如何吃透教材、有效备课:一是温故知新,前后联系;二是高瞻远瞩,整体把握;三是一课一得,重点突出。
关键词:教材;备课
作者简介:叶雯雯(1989.01—)女,江西余干人,汉族,硕士,现任职于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35-01
著名特级教师李蒙钤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吃透教材才有法。”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细读文本,吃透教材,精选教学资源,做到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教参、论文等备课资源极为多样,较大程度上提高备课的便利性,同时也增加对资料进行判断选择的困难。正如当你需要一瓢水,却面对一片浩瀚的海洋,便不知该从何舀起这一瓢水。
所以资源丰富在带给我们无限便利时,也给我们带来问题,尤其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由于对课标、考纲无法深入领略要义,对教材的编排和使用缺乏整体把握,在备课过程中体现在以下两种问题和困扰:第一,胡子眉毛一起抓。面对繁杂多样的资料,便无从选择,不知如何取舍,往往出现鼻子眉毛一起抓的情况,导致备课中内容很多,工作量大、耗时长,但往往却是无用功。第二,贪多嚼不烂。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有“一桶水”的理论,在教案中体现出的极大信息量,反而造成教师上课的负担,缺乏对知识点的轻重处理安排,出现在课堂上被教案和PPT牵着走的现象,看似丰满的课堂,却只是知识点走马观花式的展示。
可见,这样没有吃透教材下进行的备课,往往既繁重却又是无效的,长此以往,不仅无法达到语文教学陶冶情操的目的,而且也降低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吃透教材又是备好课的根本。本文就针对以上的问题,谈谈如何吃透教材,做到有效备课。
一、温故知新,前后联系
所谓“温故知新,前后联系”就是注意在教材编排上知识能力分布前后联系。新教师在备课时,尤其是第一次接触到课文时,备课往往“直奔主题”,局限在当前要上的某一课。例如,在开始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的教学时,翻开来就直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把这篇课文看了几遍之后,就开始搜集教案资料,然后把资料上给出的重点,如情节梳理、林冲性格发展、体现“官逼民反”的主题、伏笔、“风雪”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等,全部一条一条认认真真地写到教案上去,但是却忘记了问自己:为何要如此设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目标之间是否有侧重?其实,在人教版的必修三的第一单元就已经学过三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祝福》情节曲折完整,人物相貌、语言描写入木三分,《老人与海》在艺术上用现代派的象征主义,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那么在必修五的小说单元备课的过程中,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进行落实,不应该再作为全新的知识点、作为重难点进行讲练,这样既能简化教师备课时的工作量,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可见,吃透教材,需要注意教材知识能力点安排的前后联系性,重点突出、合理安排,才能有效备课。
二、高瞻远瞩,整体把握
所谓“高瞻远瞩,整体把握”,就是在备课时,要研读课标和考纲,要整体把握文章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注意教学篇目和写作指导、研究活动、名著导读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安排课堂教学。
例如,我在准备《边城》这篇课文时,参考教案上的重难点有翠翠、祖父、傩送的形象,边城的风俗美、风景美、人性美等,看到这些时,我非常茫然和困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作为重难点,要怎么讲解运用这些重难点,在此过程中非常消耗时间。当我翻到单元说明时,才豁然开朗。这一个小说单元的一个重点突出就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而《边城》是表现作者沈从文对湘西这片神秘又略带恐怖的土地、那种尚未被现代文明完全腐蚀的社会的热爱,要表现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感情和意图自然可以通过这里的风俗、风景、尤其是淳朴健康的人性来表现。
所以,教材的编排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教师应具备这样整体的观念,要做到有效备课,需要备课的时候,对这个单元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每一篇课文的作用都一个清晰的认识,自然在备课和教学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三、一课一得,重点突出
备课要有侧重点,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接受度有限,在课堂上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击中一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获得有所提升,就是把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所以在备课文时,要明确课堂重点,明确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一切教学活动。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二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怎么样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他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一笔带过,而这堂课学到的,下篇课文中出现类似的,可以让学生去运用去,自己分析,忌讳什么都抓,如果能够做到一堂课能有一个收获,三年的高中生活下来,语文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备课是其基础的准备环节,温故知新、高瞻远瞩、目标导学是有效备课的基本方法。作为一名新老师,对课文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成效,要有整体的教材观,更要落实每堂课的重点,吃透教材,有效备课,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确实有所收获,能力有所提升。
(作者单位: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冒静权,匡瑜.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备课问题及变革策略.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2)
易慧.语文教师终身备课刍议.江西师范大学 2011
曹勇军.从才学识德说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学语文教学.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