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白水
双城记:“宁杭之争”谁执牛耳
傅白水
2000—2003年,笔者求学于南京大学,作为学生非常喜欢看《扬子晚报》,常常被报纸上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的电器广告所吸引,2003年4月毕业来到杭州工作,翻阅《钱江晚报》感觉不对了,电器广告很少、卖车广告很多,顿时感觉有落差。更意外的是,尽管当时杭州城市规模和建设远不如南京,但杭州的房价远超南京。
时至今日,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概括南京和杭州的话,用“古朴而略显凝重”形容南京比较合适,用“华丽而活力四射”概括杭州则更贴合。就如有学者指出的“深如玄武湖,活似钱塘江”来形容南京杭州两地的精神文化特征。“南京具有良好的经济态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杭州是民营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二者各有所长。”
从经济实力看,二者实力相当,杭州略超。2014年杭州与南京经济总量分列全国城市第十和第十一位,分别为9201亿和8820亿。同时,人均GDP也基本相当。
从市民和农村居民富裕程度来说,南京距杭州还有一段距离。从统计数字来看,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城镇是44632元、农村是23555元,南京则分别是42567元、17666元,二者差距相当明显。但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而已,浙江人被称为中国“犹太人”,如从实际观察,杭州居民收入则远超南京,毕竟浙江每8人就有一个小老板,其财富效应远比一般工资性收入居民强。而且杭州人在理财观上走在全国前列,其理财能力和主动性则远超南京,这方面收入杭州较多且难以统计。
从城市品质来看,近十年杭州突飞猛进,得到全国乃至世界认可。10年来,杭州围绕打造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全力推动休闲、文化、创业三者高度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品质”已成为新时期杭州发展的鲜明特征、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杭州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球最值得去的旅游城市、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40多项国际和国家荣誉称号。杭州还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国较早推进“数字城管”和综合执法,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据调查,93%的市民高度认可杭州环境卫生状况,94.8%的游客认为杭州是国内最清洁的城市。
从二者在各自省份地位看,杭州是一支独大,而南京一直素有“苏三”称号(2014年南京经济总量才略超无锡)。其实杭宁之争繁华与热闹之后,大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这两个长三角两翼之重镇在各自省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经济层面来说,南京只是江苏苏州、南京和无锡三个经济重镇之一,而杭州在浙江却是一支独大,尽管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具有非常优越的体制优势,但其近十年发展却与杭州距离越来越远。如果从这两个城市在省内地位比较,杭州在浙江具有无法撼动的绝对老大地位,而南京从经济层面看,充其量是三者有其一而已。
但杭州短板效应也很突出,尤其是教育这块,与南京相差甚远。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的所在地,南京的教育事业素来发达,就拿高等教育来说,南京共有44所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堪称“中国科教第三城”。反观杭州“985”、“211”高校只有可怜的浙江大学一所,其余基本属于二、三流高校,让浙江人苦不堪言。
从城市在全国定位看。南京一直优于杭州。南京一直是中国政治军事重镇,目前最大优势在于南京是大军区所在地,其地位是杭州无法比拟的。南京传统有利条件在于其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一直是作为经济中心和大都市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如南京曾在1992年被国家统计局排为综合实力居第5位的大城市。当时,杭州在人们的印象中还只是一个景色秀丽的中型旅游城市。南京是全国拥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第三的城市,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科技人才比较充裕。此外,南京有较广阔的经济腹地,南京的经济能量不仅可以辐射到镇江、扬州地区,而且可以辐射到安徽和江西的九江等地。
从城市文化底蕴看,南京厚于杭州。历史上在南京定都的朝代,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远超杭州,尤其是近代中山先生建立的国民政府极大提升了南京城市影响力。在文化底蕴上,“六朝荡气载人文,三复汉室蕴精神”,南京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更有丰沛的人文气韵。而杭州曾是南宋的首都,其他定都杭州朝代影响力都不大。
从城市兼容性看,南京好于杭州。南京具有十分的平实和包容的特质,南京人整体上也比较朴实和厚道,南京并不排外。 南京是一个从表面看不出特色,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看懂了南京,也就看懂了中国历史。这个特点,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相提并论的,每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时期,都是中国文化最活跃的时期,所以,这里汇集了中原文化所有的典型特点,北方的,南方的,东部的,西部的,汉族的,外族的,一应俱全。使得南京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朴实特质。而杭州用一句话概括则是“杭州是创业者和富人的天堂”。其城市兼容性还有待增强。
谈起南京和杭州的经济发展活力,不得不提及前不久,中国商业史上最大的一次合作,杭州的阿里巴巴一举拿下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零售巨头苏宁的百分之二十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苏宁为何要卖股权,无疑是其经营模式的式微,不得不卖股求生。
阿里和苏宁是杭州和南京最具代表性企业,这实质上也反映出当下南京和杭州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路径选择。一个是代表了极具进攻性的新兴产业,活力四射;一个则代表厚重的传统产业模式,积重难返、转型艰难。
正如前不久微信圈一份对当下各省经济发展状况的报告所认为的,2015年经济最火的省份当属浙江,浙江经济最火主要因素是阿里为代表的浙江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崛起,而作为阿里的大本营杭州无疑是当下中国最火的城市了。
虽然,2014年杭州与南京经济总量分列全国城市第十和第十一位,分别为9201亿元和8820亿元。但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南京发展潜力无疑相对滞后了,既比不上南方的深广,也不如省内的苏州,这是南京的尴尬,“苏三”一直让南京很不舒服。尤其是南京大石化、建筑、钢铁和传统零售等重化优势产业,以前是南京的中流砥柱,但随着环保压力增大、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对南京而言既是压箱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肘了其发展。
过去十年被称为“浙江失去的十年来”,浙江面临着“标兵越拉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急迫,经过十年艰难转型,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排头兵的杭州从2013年开始慢慢爬出了低谷,在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公司带领下,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却蒸蒸日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俨然成为全国创业创新中心。
特别是2015年3月7日,国务院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着“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美誉的杭州又多了一项新头衔——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上海自贸区相比,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着无边界的优势。有着超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其中之一,就是线上登记备案的无边界性。根据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实施范围,第一阶段为在综试区“单一窗口”平台登记备案的在杭州市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第二阶段逐步拓展到在综试区“单一窗口”平台登记备案的杭州市外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这意味着,下一阶段,全国乃至全球企业,只要在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单一窗口”平台登记备案,就能享受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突破性政策。杭州市计划通过3至5年的改革试验,把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成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根据这一功能定位,现有3个试点产业园区将进行升级。下沙园区增加跨境出口M2C模式,相当于园区面向全球推出一批“网上跨境工厂店”,成为试验区主阵地。这实质是杭州发展新兴经济的杀手锏和利器。
“双十一”、“云栖大会”、“无边界自贸区”和“世界互联网大会”,让杭州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的信息技术中心地带。这是杭州今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在。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