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敏
做好台州新型城镇化大文章
张锐敏
日前,台州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使得台州“一都三城”发展新定位在国家层面有了新载体。台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重点围绕“一都三城”,以“产城融合”为主要特征,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业、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发展路径,着力做好产业园区转型、特色制造转型、城镇发展转型、农民市民化转型和投融资转型这五篇文章。
推进“多规融合”体制改革。统筹园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规划,着力构建有机衔接、相互统一的规划体制。按照产业链发展、集聚区功能要求,组织引导企业和项目向相关园区集聚,推进“特色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完善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导向机制。严格产业园区项目准入,探索实施园区负面清单管理和环境容量管理机制,建立以投入产出、节能减排、用工绩效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承诺准入机制,试行闲置要素和低效企业土地使用权、用能权、排污权按市场评估价收储制度,实施严格的履诺问效机制,加快淘汰产业园区落后产能。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促进职住平衡。加快完善产业园区生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布局建设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邻里社区,实现居住、就业、娱乐、休闲等的相对平衡,就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加快建立社区组织,培育社区功能,加快推进向多功能综合性城市新区转型,实现职住平衡发展。
探索开展“港产城联动”改革试点。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开展“港产城联动”改革示范试点,推动中心港区、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市互动发展。推进台州港一体化,完善台州港“一港六区”投资经营体制,主动对接省“五港一体化”战略。
积极推进“特色小镇”试点。加快建设智能模具小镇、沃尔沃小镇和神仙氧吧小镇3家省级特色小镇,积极培育大麦屿自由台贸小镇等30家市级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多种功能叠加,生产、生活、生态互动发展的特色小镇,成为产业创新升级的示范区、独具魅力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
推进“台州智造2025”改革试点。加强智能产业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取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区)试点,加快建设台州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科技金融集聚区和众创空间示范区。大力培育智能流水线、数控机床、高端模具等特色智能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积极引进国企、央企、外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管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善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机制。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台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与清华大学共建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台州分支机构,申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牌照。
建立众创空间培育发展机制。研究制订公众创业服务行动计划,加快形成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以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试验区、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园区)等为主要载体,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支持条件成熟的职业院校创办“创客学院”。大力推广“民企民资+人才项目”合作创业模式,完善相关引才政策。
完善市区“三区融合”体制机制。完善市区发展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市区两级共建共享的区块整体开发机制。优化提升中央商务区、商贸核心区等城市核心功能区,促进整体联动发展。加快市区内环路、台金高速市区连接线等骨干路网沿线开发。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市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市区支撑和带动能力。
完善“三市同城”机制。建立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推进中心城市与临海、温岭同城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城规划、同城建设、同城服务”的机制,推进公交、教育、医疗、环保、社保等公共服务同城化。
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快整合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体化,健全就业、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下沉和网上办理。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进“智慧台州”建设,大力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地上、地面、地下各类设施“一张图”集成管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水况系统性动态监测、协同运行。
全面推进“三权到人、权随人走”改革。全面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确权登记发证等基础性工作。探索集体资产量化、农民合作社扩员扩股、集体物业经济参股、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实施农民持股计划。继续深化农村“三权”活权运转机制,建立市县联通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全面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成玉环县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分,分阶段消除依附于原有户籍制度上各项政策差异,逐步实现城乡标准的接轨和统一。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科学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机制。逐步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同等化权益。
深化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加强政府性项目投融资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规范融资机制,争取省级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额度向台州倾斜。制定出台PPP相关政策意见,规范PPP运作模式。推出一批面向民间资本的盈利模式清晰、前期条件成熟的PPP模式投资项目。
规范民间投资引导激励机制。加快创建国家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示范区,创新民间投融资管理,鼓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探索建立民间投资“负面清单”,打破市场壁垒,有效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台州信用体系,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城镇化建设机制。加快创建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地方金融机构针对城镇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创新金融产品。
根据试点方案,台州市将通过5年的大胆探索,试点先行,综合改革,加快全国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湾区经济试验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区的建设。
作者为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