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
(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张雪峰
(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5年8月至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肠梗阻病例100例,选择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UKLET-FS型全身螺旋CT,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与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患者都符合肠梗阻的CT确诊标准,CT主要发现梗阻部位见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经过CT判定病因,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5例,肿瘤36例,炎症19例,肠扭转6例,其他4例;通过手术病理分析,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4例,肿瘤34例,炎症19例,肠扭转8例,其他4例,为此CT诊断病因的符合率为97.0%。结论 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能很好显示梗阻部位和程度影像学特征,对于病因诊断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螺旋CT;肠梗阻;病因诊断;CT影像学表现
肠梗阻是临床上急腹症之一,是因肠道被肠内容物阻塞,不能顺利通过肠道导致的肠道疾病,从而引起肠管功能破坏,引发机体正常生理机制紊乱,临床上急腹症之一[1]。由于造成肠梗阻的原因很多,临床特征复杂多变且无特异性,为此在诊断上比较困难[2]。在诊断方法中,DSA作为有创性检查,仅在血运性肠梗阻确诊并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时采用。超声在多数情况下气体干扰常常使检查无法进行,MRI技术近年来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但是费用比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螺旋CT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3-4]。本文具体探讨了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1.1研究对象:选择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于2005年8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诊治的100例肠梗阻病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临床怀疑肠梗阻后经腹部平片或/和超声学检查诊断为肠梗阻而申请CT检查明确肠梗阻诊断的病例;年龄20~80岁;知情同意;无身体严重恶性肿瘤与精神疾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22±5.12)岁;临床表现(可合并):呕吐45例,体温升高67例,白细胞计数升高45例,大便隐血阳性33例,腹部扪及肿块;就诊前病程从半小时到40 d,平均为(5.33±0.67)d。
1.2诊断方法:选择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UKLET-FS型全身螺旋CT,包括有配套的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及图像分析软件。患者取中立仰卧位,身体的长轴与扫描机床平行,两上肢抱头,两下肢及部分扫描从膈面开始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层厚7~10 mm,层距7~10 mm,电流200 mA,电压120 Kv。在增强扫描中,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后,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层厚3~5 mm,全部病例平扫后增强扫描。
1.3判定标准:为了客观地反映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由2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诊断医师对所有患者的CT图像在盲法下阅片,并与最后的诊断作比较分析。主要观察了CT影像学特征,对病因进行了判断与确诊。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和资料登录于Excel 2003软件的Excel表中,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1CT影像学特征:经过观察,CT主要发现梗阻部位见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找到近侧扩张肠管与远侧塌陷或正常管径肠管间的移行带;小肠和大肠成比例扩张,无移行带。所有患者都符合肠梗阻的CT确诊标准。
2.2CT病因学分析:经过CT判定病因,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5例,肿瘤36例,炎症19例,肠扭转6例,其他4例。肿瘤引起肠梗阻的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并能发现肿瘤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肠扭转患者增强扫描后可清楚显示扭转肠管相应系膜血管的“漩涡征”;粘连3性肠梗阻患者在增强扫描时可见病变肠壁延迟增强、不增强或异常强化;炎症肠梗阻CT可见小肠和结肠成比例扩张,连续追踪肠管未发现梗阻点。通过手术病理分析,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3例,肿瘤34例,炎症18例,肠扭转8例,其他4例,符合率为97.0%。见表1。
表1 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n=100)
肠梗阻是指肠道被肠内容物阻塞,无法通过肠道导致的一种临床常见急腹症,肠梗阻可引起肠管功能破坏,肠管解剖生理改变继而引发机体全身生理紊乱,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肠坏死、腹膜炎、感染、休克、全身衰竭等。虽然近代医学对其病理生理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是预后还有待提高[5]。而全部采用手术探查增加了不必要手术患者的痛苦又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同时手术也存在增加肠粘连甚至肠梗阻的机会。钡剂检查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及结肠梗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存在使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程度加重的危险[6]。
CT已经成为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一项无创性检查技术,采用CT检查具有密度、时间分辨率良好的特点。在临床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螺旋CT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运用,其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螺旋CT能全面显示和判断肠梗阻是否存在、梗阻部位及程度、梗阻原因,能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和依据,同时避免盲目剖腹探查[7]。本文所有患者都符合肠梗阻的CT确诊标准,CT主要发现梗阻部位见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CT诊断肠梗阻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CT检查技术的合理应用,本研究在诊断中都使用了肠道内对比剂能清楚显示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并对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治疗作用。而肠梗阻患者病因复杂,患者的身体基础情况差别很大,为此需要合理判断病因。CT增强检查可发现肠壁缺血坏死征象,对梗阻部位和程度的显示清晰[8-9]。本研究经过CT判定病因,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5例,肿瘤36例,炎症19例,肠扭转6例,其他4例;通过手术病理分析,100例肠梗阻病因为粘连33例,肿瘤34例,炎症18例,肠扭转8例,其他4例,为此CT诊断病因的符合率为97.0%。
总之,螺旋CT在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能很好显示梗阻部位和程度影像学特征,对于病因诊断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曹秀华,盛丹.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82-84.
[2]徐昌茶,吴茂铸,蔡卫东,等.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治中的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4,6(12):921-922.
[3]Kim H,Cha SI,Shin KM,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bronchial anthraco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J].Tuberc Respir Dis (Seoul),2014,77(3):124-131.
[4]刘小华,李景雷,梁长虹,等.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2):152-156.
[5]周海军,欧朝文,黄小伟,等.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4):98-100.
[6]Ho MP,Tsai KC,Cheung WK,et al.Hiatal hernia with gastric volvulus and small bowel strangulation[J].J Am Geriatr Soc,2014,62(5):994-995.
[7]曾礼勤,李敏健.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临床价值的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9):56-57.
[8]宁柳金,陈锦灿.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绞窄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13(3):106-107.
[9]姜建国,张国振.50例肠梗阻患者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检查结果的对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9):32.
R445.3;R574.2
B
1671-8194(2015)28-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