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江阴 214400)
应用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分析
李志强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江阴 214400)
目的 分析研究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来我院产科行剖宫产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1%罗哌卡因15 mg+舒芬太尼5 μg+ 20%葡萄糖0.5 mL;对照组则给予1%罗哌卡因15 mg+10%葡萄糖1 mL,观察两组患者镇痛后6 h、12 h、24 h临床镇痛效果、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12 h、24 h镇痛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6 h镇痛效果间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 h、12 h、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症状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暂停及呼吸抑制症状。结论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提高痛阈,镇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效果
近些年来,鞘内注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白血病、剖宫产术中等医学领域,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相关研究报道,鞘内注射药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满意。本研究就通过对5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分别采用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密切观察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对,以说明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1基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来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产道异常不能行阴道分娩者;产力及胎位异常者;巨大儿;存在妊娠并发症产妇;产妇强烈要求行剖宫产术。排除标准:对镇痛药物及麻醉药物过敏者,或有禁忌证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具有精神病史不能配合手术者;传染性疾病。根据镇痛药物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初产妇14例,经产妇11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1.5±5.3)岁,孕周37~41周;对照组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4.5±4.8)岁,孕周37~40周。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孕周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让产妇去枕侧卧,背部与床板呈垂直状态,头屈向胸部,双手抱膝,使脊柱尽量突出,以便进针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充分暴露穿刺部位(L2~3间隙),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与脊柱呈直角缓慢刺入,大约刺入4~6 cm时,穿刺针有种“落空感”,其阻力消失,此时将针芯拔出,接上注射器,然后将已备好的鞘内注射药物1%罗哌卡因15 mg+舒芬太尼5 μg+20%葡萄糖0.5 mL(观察组)和1%罗哌卡因15 mg+10%葡萄糖1 mL(对照组)用注射器缓慢推注,推注完成后将拔出的针芯再次插上,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敷料用胶布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后6 h、12 h、24 h镇痛效果、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即临床上评定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0分为无痛,1~3分轻度疼痛,可耐受;4~6分中度疼痛,尚可耐受;7~10分疼痛明显,不能耐受[1]。
1.4疗效判定标准。镇痛效果判定分为3类:显效:术后出现轻微疼痛,可以忍受;有效:术后疼痛较前加重,但产妇仍可耐受;无效:术后疼痛为中、重度疼痛,难以忍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本研究中数据均用()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分别比较镇痛后6 h、12 h、24 h临床镇痛效果:观察组患者12 h、24 h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6 h镇痛效果间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两组产妇术后6 h镇痛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产妇术后12 h镇痛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产妇术后24 h镇痛效果比较[n(%)]
2.2比较两组产妇VAS评分:观察组患者6 h、12 h、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产妇VAS评分
2.3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心动过缓1例,低血压1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头晕2例,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2例,皮肤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暂停,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剖宫产术后产妇不论是切口疼痛或者是宫缩疼痛,均比阴道分娩后产妇疼痛严重,对于疼痛难受力较差产妇,会出现呼喊不安,出冷汗、肢冷,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对早期泌乳、身体康复等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产妇由于切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导致大小便不能顺利排出,易出现便秘、尿路感染发生,由于疼痛不敢下床活动,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不利于产妇身体恢复[2]。对于剖宫产产妇减少或降低术后疼痛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尽早泌乳及术后身体尽快康复的关键。术后镇痛可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产妇的疼痛,促进产妇身体尽早恢复。通过鞘内注射舒芬太尼,通过阻止中枢神经发出有害的冲动信号,或者在疼痛感觉产生前率先阻止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可有效提高痛阈,降低手术带给产妇的痛苦,以达到较好止痛效果。舒芬太尼是一种作用相对较强的阿片类药物,还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其镇痛作用较芬太尼等其他镇痛药物较强,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好,对心脑血管、呼吸等影响较小[3],镇痛作用时间较长,产生不良反应较少。而罗哌卡因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较大,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罗哌卡因,可提高痛阈,镇痛持续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李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447-448.
[2]朱小勇.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80例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12):52-53.
[3]刘北,杨浩波,郭曲练.舒芬太尼或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比较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00-102.
R614;R714
B
1671-8194(2015)29-0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