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木军
(长春市朝阳区富锋镇医院,吉林 长春 130103)
子宫肌瘤61例B超诊断结果分析
刘木军
(长春市朝阳区富锋镇医院,吉林 长春 130103)
目的 研究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结合诊断结果,得出有效结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61例子宫肌瘤患者,经B超诊断、手术结果、病例报告证实,B超诊断结果无误,分析诊断依据。结果 61例子宫肌瘤患者,浆膜下肌瘤29(47.54%)例、黏膜下肌瘤14(22.95)例、单发性肌瘤11(18.03%)例、混合型肌瘤7(11.48%)例,诊断符合率为96.23%。结论 B超可初步判定子宫肌瘤,声图像能清晰反映出子宫肌瘤的特点,操作简单、无创伤损害、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B超;子宫肌瘤;诊断结果;研究与分析
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是育龄女子常见疾病,是良性肿瘤,中年妇女发病率最高,为39.23%。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有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及压迫、痛疼、白带增多、月经量多、经期长、贫血等症状。最近几年,子宫肌瘤发病率逐年上升,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作用、地位日渐突出。透过B超声像图,可直观观察到患者子宫肌瘤大小、形状、形态及性质组成,及时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诊断依据,被认定为最有效的诊断方法[1]。基于此,本文将结合B超诊断子宫肌瘤临床资料,深度解析B超诊断结果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6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已育52(85.25%)例,未育9(14.75%)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6.34±0.71)岁。其中,行子宫切除术19(31.1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1(34.43%)例、行子宫削除术21(34.43%)例。患者年龄、病症状态皆不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采用HRQ-2000AV型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为3.5 MHz。诊断前,让子宫肌瘤患者每小时饮用500 mL水,使膀胱充盈,便于显像。如患者存在贫血症状,无法通过正常饮水的方式充盈膀胱,则可行尿道插管,向患者膀胱内充入生理盐水,直至患者达到检测标准。如患者膀胱充盈,则B超声图像可清楚显示出子宫底部生理状态,如不充盈,则图像浑浊,很难观察到子宫肌瘤的确切位置,辨认子宫肌瘤。诊断时,让患者采用仰卧姿势,漏出小腹下方皮肤,医师在患者皮肤表面涂抹耦合剂,并用探头与皮肤接触,改变探头行进方向,由下腹部、纵、衡平移,进行多点扫描,针对图像显示不清的部位,展开多次扫描、重点清查,以确定子宫肌瘤大小、个数、性质、具体位置[2]。诊断后,统一分析B超声像图,对比观察不同位置的超声回声特征,确定诊断结果。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子宫肌瘤患者B超图像表现:通过B超观察,61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部位团块、光点分布、密集情况不一,虽形状、大小存在差异,但总体表现大体相同,见表1。
表1 子宫肌瘤B超图像表现[n(%)]
2.2诊断结果:经病理学分析,本组61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大小不同,其中,浆膜下肌瘤29(47.54%)例、黏膜下肌瘤14(22.95)例、单发性肌瘤11(18.03%)例、混合型肌瘤7(11.48%)例。所有病例子宫外形变化失常,后经手术结果、病例报告证实,诊断符合率高达93.24%,具体数据如表2。
表2 61例子宫肌瘤患者诊断结果()
表2 61例子宫肌瘤患者诊断结果()
子宫肌瘤种类 例数 平均直径(cm) 诊断符合率(%)浆膜下肌瘤 29(47.54%) 5.42±1.12 93.53黏膜下肌瘤 14(22.95) 4.28±0.58 98.25单发性肌瘤 11(18.03%) 4.38±0.82 97.31混合型肌瘤 7(11.48%) 5.19±1.08 96.82
子宫肌瘤是一种实质性肿块,因宫平滑肌增生引起。目前,国内外专家仍然没有研究出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只能根据临床护理资料初步判定,子宫肌瘤的产生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资料显示,妇女绝经后,子宫肌瘤便会逐渐减退,且病灶在月经期内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由此可见,子宫肌瘤的病症表现是不断变化的,受患者生理状态影响极大。
3.1各种子宫肌瘤诊断结果:现阶段,B超是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透过声像图,可清晰观察到患者子宫内情况,判断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形状以及组织性质。因子宫肌瘤需“供血”生长,所以患者子宫内供血循环系统会被打乱,造成肌瘤中心性缺血,诱发水肿。本组研究中,61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接受了B超诊断,声像图表现各有差异,具体内容如下。
3.1.1浆膜下肌瘤:B超观察浆膜下肌瘤最清晰,超过0.3 cm的肌瘤都可以在B超声像图中显现,在子宫切面边缘,会出现隆起性团块,团块体积越大,内部回声越高,反之,则越低。如肌瘤超过5 cm,则应仔细鉴别肌瘤内部液体,观察肌瘤须与卵巢包块的生长关系,再进行更深层次诊断。
3.1.2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一般会造成宫颈内突起,特别是在患者月经期,肌瘤体积会相应增大[3-5],在声像图上,肌瘤与内膜的分界并不清晰,<0.5 cm的肌瘤很难探查到。因此,在临床诊断黏膜下肌瘤时,经常会因为肌瘤体积过小而漏诊。该类肌瘤的回声显示集中在低音、中等偏高回声,可以准确定位。在诊断时,需仔细排查患者子宫周围回声分布特征,根据低音、中等偏高音的分布特征,从侧面分析肌瘤位置、大小,为图像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3.1.3单发性肌瘤:单发性肌瘤生长速度很快,膨胀部位会挤压周围细胞,造成部分细胞停滞生长。因为单发性肌瘤的周围会存在众多“假包膜”,干扰回声,影响肌瘤周围图像清晰度。再一,有时子宫肌瘤的表现会与子宫腺肌症相似,如单一凭借B超诊断,很难判断出是哪种病症。有剖宫产史的患者术后切口会与膀胱壁粘连,在声像图上看,宫颈呈现狭长状,无法看清子宫体、底表现。肌瘤体积越小、显示越不清晰。由此可见,该类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差异性大,不具有统一特征,误诊、漏诊概率较高。
3.1.4混合型肌瘤:混合型肌瘤会加速子宫增大,肌瘤形状不规则,分布位置、数量、内部液体、囊变等表现各异。从声像图上观察,肌瘤普遍呈密集型排列,分布较为集中,数量一般在2~5个,体积大小大体相当,由于技术限制,肌瘤内部液体很难分离查看。因此,即便混合型肌瘤组织性质复杂,但B超诊断图像个性鲜明,比较容易诊断。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由肌纤维组织、结缔组织囊组成,受生长环境影响,其生长状态会发生多元差异性变化。这些变化,是B超诊断肌瘤种类的重要依据。此外,由于肌瘤组织、形态不同,会出现内外分离的线状强回声,在诊断时,可根据回声声高、频率、变化情况判断肌瘤的分布情况、生长状态。上述直接、间接征象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正确率。
3.2B超诊断子宫肌瘤应注意哪些问题:在临床中,可采用腔内阴道探头,多角度观察子宫、盆腔、双侧附件的情况,避开了皮肤、腹壁、腔内积气等造成的伪影,使图像更加清晰。对于腹部脂肪较多的患者,在选择诊断探头时,应选择探测像素更高的探头,以增加图像的清晰度。此外,B超诊断结果,对部分患者的某些疾病病史对临床诊断也有帮助,如继发性痛经、白带异常、腹部包块、月经不调等症状,都可间接从B超声像图中找出发病原因。
总而言之,在临床诊断子宫肌瘤上选择B超技术,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提高诊断质量,虽然有时也会出现误诊、漏诊问题,但只要将直接、间接征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密切观察肌瘤变性导致的声像图变化,必要时结合彩超和阴道超声等检查,是可以确保临床诊断质量的。
[1]胡桂萍.对子宫肌瘤B超诊断的分析研究[J].吉林医学,2013,11(2):305-312.
[2]舒银菊.B超诊断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478-1479.
[3]姚新联.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探讨(附860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S1):1114-1115.
[4]孙炜成.子宫肌瘤427例B超诊断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12(10):1185-1187.
[5]柏鸿珍,师振华,李东平.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实验室及B超诊断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02,12(11):1961-1963.
R737.33;R445.1
B
1671-8194(2015)29-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