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思考

2015-10-26 16:29教育部《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

教育部《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课题组

摘要:本文结合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在旅游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旅游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设置的富有操作性和预警性的有效建议,对全国旅游院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专业设置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20-03

一、 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旅游行业的大发展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动力。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招收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68所,有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33所。

(一)本科教育

2014年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53386人,毕业45353人,在校生201161人。旅游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看到,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或学术化倾向,旅游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的状况较为严重,导致人才规格单一,毕业生行业认同度低。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为旅游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学术导向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亟需改革。

(二)高职高专教育

2014年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11.08万人,毕业生13.46万人,在校生35.40万人。目前,在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旅游高职院校在加强院校合作、国际合作、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纵向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为中国旅游高职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中职教育

2014年中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2.30万人,毕业10.88万人,在校31.87万人。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大批实践性、技能型旅游应用人才。中职院校为培养旅游业的中、高级服务人才以及初、中级管理人才作出了贡献,培养人才层次更加多元,中高、中本贯通模式正快速推进;院校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均有所增强。

二、旅游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题组在对82家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总结梳理,得出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旅游企业需要具备综合职业素养的旅游人才

通过调研,旅游企业认为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挑战精神、企业忠诚度、脚踏实地、积极乐观、抗压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等都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中,敬业精神、脚踏实地被认为是企业员工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旅游企业需要具有良好融合能力的旅游行业人才

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各项社会能力普遍比较重视。通过调研了解,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

(三)旅游企业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人才

调研显示,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历”和“专业知识技能”。同时,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都希望所用人才不但能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其专业知识技能已得到应用与实践,希望新员工“上手快、留得住”。

三、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和比较,我国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

部分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对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势缺乏应有的调研,而是仅仅依靠现有的学科专业师资结构来进行专业设置,所设专业严重与旅游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缺乏可持续发展,导致专业越来越难办下去。

(二)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

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发展规划不够科学完善,哪个专业热门就设置哪个专业,短期行为较为明显,只求一时适应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忽视长期发展要求。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定位不够明确

相当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缺乏对旅游业态及其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致使专业方向模棱两可,培养对象层次出现结构性失衡,培养出的学生与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专业培养方式缺乏行业参与和特色

大部分旅游专业脱胎于传统学科专业,专业背景具有浓厚的学科性,在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上,缺乏与旅游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导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缺乏特色。

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思考

(五)专业办学条件缺乏应有的保障

部分旅游院校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办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保障,整体上满足不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和大量教育与社会资源浪费。

四、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对策建议

(一)做好专业设置规划,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1.优化专业类型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和不同业态人才需求情况,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规划中,除了把酒店与餐饮管理、旅行社与景区管理、会展管理等三个大类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设置和布局外,同时结合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需求,增设适应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布局结构。

2.优化专业层次结构

按照旅游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旅游院校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同时,结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旅游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推进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的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衔接、本硕衔接等试点改革,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3.优化专业招生规模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层次的需求,适当控制学术性硕士招生规模,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规模,科学合理调整学术性硕士与专业硕士、硕士与博士招生规模结构,满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本科教育,扩大本科层次招生规模,满足旅游行业人才层次整体提升的需要。适度控制专科层次招生规模,保证旅游行业基层人才的基本需求。保持中职生现有招生规模,满足区域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基本需要。

4.优化专业设置区域结构

按照行业发展布局,旅游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与旅游资源特色,科学设置旅游专业。

(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同步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办出专业特色

旅游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旅游院校要以服务旅游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为导向,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布局专业结构。

2.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院校应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探索办学治理结构改革与创新,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与提供保障;同时,针对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实现全真教学环境,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3.对接旅游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旅游院校应积极开展旅游企业调研,针对不同业态和企业,开展旅游职业分类研究,并结合不同职业岗位(群),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分析,适应旅游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4.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

旅游院校应结合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点,重视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不同旅游院校要求与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专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5.加快推进信息化,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专业人才

旅游院校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旅游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以适应旅游专业教学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6.重视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精神与就业能力

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是旅游专业学生从事旅游工作的必备条件,旅游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7.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打造中国旅游教育品牌

旅游院校要完善中外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适应中外旅游企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也要积极通过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8.加强专业评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旅游院校应结合专业建设要求,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内涵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方式,加强专业内部评估,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发挥政府和企业在旅游院校专业设置的作用与影响

1.通过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推进旅游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政府可以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要求,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院校给予宏观上指导,引导旅游院校正确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加强专业结构布局优化,有效配置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需要的专业领域,切实解决专业设置盲目无序和专业同质化现象。

2.通过产教融合,激发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内在动力

旅游院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旅游企业应积极主动与旅游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职教集团和专业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建全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把企业市场周期性和院校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结合起来,满足旅游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绪光.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9).

[2]李莉,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9(8).

[3]张建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中高职一体化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以浙江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2).

[4]国家旅游人事司. 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 http://www.cnta.gov.cn/zwgk/tzggnew/gztz/201507/t20150707_720390.shtml, 2015-7-7.

责任编辑朱守锂特约编辑张琼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需求导向的航空货运定价策略
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
以需求为导向的女大学生形体艺术类体育课程的创新与设计
基于职业能力框架重构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