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鹤群
摘要: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动量定理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正因为如此,历年的真题中都要考查与动量定理相关的试题,少则几分,多则十几分。动量定理考查的知识点很细,稍微的疏忽就会出错,所以同学们要怀着缜密、严谨的态度去学习,不能来半点含糊。要想理综考好,物理很关键,同样要想物理取得理想的成绩,动量定理的学习也很重要。对此,本文就动量定理的学习技巧进行简单的讨论,希望能够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从而提高物理成绩。
关键词:高中物理;动量定理;学习技巧
高中物理进行综合复习的时候,我们很轻易的就会发现完全逃避不开动量定理的试题。所以说对动量定理掌握欠好的同学不能有侥幸心理,认真、努力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动量定理的考查难题和容易题相并存,对于难题同学们做不出来还情有可原。可是,对于某些容易的题目和老师经常强调的题目同学们还是出错。究其原因,我们对动量定理的理解还不到位,对动量定理的题目还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题方法。
一、再次理解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我们每个同学都耳熟能详,早已牢牢地记在心里即I = ΔP或F × Δt = ΔP。仅仅记住表达式是远远不够的,远没有达到高考对我们的考核要求。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动量和能量相比具有本质区别,能量是标量而动量是矢量,矢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一致,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忽略了动量的方向性,导致应用出错;②注意动量定理与合外力的变化有关,在运用动量定理时,要做好受力分析,不要把内力和外力相混淆;③动量定理凸显动量的转变,而非简单的动量。
二、动量定理出题类型
动量定理几乎是理科综合的必考题目,一直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它的分值在物理总分中占有的比例也不小,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联系中熟练掌握。动量定理涉及力的变化,也包含速度的改变,所以动量定理的命题十分灵活,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高考命题方式。高考中对动量定理的考查主要有选择题、综合题、实验题。通常情况,选择题考查不是太难,但是考的比较细致,主要检验同学们的基础知识,重视上文的注意事项,选择题就能大幅提高其准确率。综合题,考的就难一些了,它考的是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综合把握。它经常与能量、力学、运动相结合,如果我们基础知识不过关,细节不重视,不能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是很难做出来的。实验题让大多数同学头疼,它是动量定理的实际应用,不但要求我们对于动量定理有清醒地认识,还要求我们会将动量定理运用到实验过程中。这种灵活多变的命题方式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发现不足。它还考查我们的计算能力,对于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在课下多多练习。
三、动量定理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反映动量定理很难学好,于是就放弃了对动量定理的探究。白白的丢掉了不少物理分数,有些同学苦思冥想也无法有效地学习动量定理。对于动量定理的学习,其实没有什么窍门,方法只是相对的,努力学习是最重要的。
动量定理并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我们善于将动量定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以理解,我们对动量定理的掌握程度必将上升一个层次。这样也会增强我们对动量定理的学习热情,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我们就会主动地去做难题,一些难题自然也会被我们征服。这种学习方法最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够更好地处理物理实验题,因为这种方法的核心与实验题的出题本源相一致。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Δp基本为定值,相互作用时间Δt不同,相互作用力大小不一样,Δt 大,力就小;Δt 小,力就大,这些物理特征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如体育比赛中的一系列保护措施都可概括为通过延长相互作用的时间来达到减小相互作用力,从而达到保护人体不受伤害的目的.如跳高比赛中垫上柔软的海绵垫、跳远比赛中的沙坑、 运动员接到队友传球时会随着球的运动趋势做出动作、从高处跳落到地面时要双腿弯曲等等.
物体受力基本为定值,相互作用时间不同,其Δp不同,即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不一样。如图所示,物块B叠放在木板 A 上,若缓慢拉动木板 A,则B将随着A一起向前运动;若快速拉动A,则物块B几乎停落在原处,试解释此现象.
物块B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只受A对B的摩擦力。如果缓慢拉动A,则A和B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长,冲量较大,故其运动状态变化较大,B物块跟随A一起运动。如果快速拉动A,由于A和B之间作用时间短,冲量小,故B物块的运动状态变化较小,所以B物块几乎仍然静止在原处。
四、结语
尽管动量定理命题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我们掌握合适的方法,动量定理的题目还是能够解决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添对动量定理的学习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去学习,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伟,郭玉英,刘炳昇.“ 非常规” 物理实验概念探讨[J].物理教师,2006(08).
[2] 刘炳昇.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物理分册[J].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