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人汤山疗养院(211131)郁彩霞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16%~50%[1]。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需要3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累计下来费用不菲。采用仪器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几乎没有什么消耗材料,治疗成本极低,能为患者节省大量的治疗康复费用。为了观察仪器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本研究对3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低频脉冲电疗法并予以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3.5±10.5)岁。纳入研究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②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脑卒中并伴有吞咽功能障碍;③排除明确诊断为老年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认知功能减退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吞咽肌群,频率(80±15)Hz,以患者能耐受,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大强度为宜,30min/次,2次/d。
1.2.2 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康复失去信心、拒食、拒绝治疗[2]。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营造轻松、愉快、整洁的进食环境;②口腔护理: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口腔容易存留食物,每次进食后都要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③呛咳护理:出现呛咳时,患者应低头弯腰,身体前倾,下颌靠近胸前,在患者肩胛间快速连续轻拍,使残渣咳出。
1.2.3 康复训练 ①咽部冷刺激:用棉棒蘸冰水放在前腭弓部,左右交替摩擦6~10次,然后使患者做空吞咽动作;③使用婴儿用的奶嘴进行吸吮训练;③喉上抬训练:让患者微低头抬高舌后部,做吞咽运动;④舌肌、咀嚼肌运动: 使舌向前伸出,然后做左右摆向口角,再用舌头舔下唇后转舔上唇,并抵压腭部,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
1.3 评价方法 全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采用由日本学者才藤荣编写的7级吞咽功能障碍评定标准[3]进行效果评价,级别越低表示吞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全组38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吞咽功能评定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正常的吞咽运动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4],首先是食物进入口腔,口闭合包住食物,通过吐液的分泌和牙齿咀嚼形成食团后,舌的前端上提。其次是食物进入口腔后部1/3,像活塞一样向后作快速的波浪式运动,把舌中央部的食物推送至咽喉部。最后是食物到达咽喉部,软腭弓上提把鼻咽腔封堵,防止食物进入鼻腔。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困难、吞咽后呛咳或哽咽、食物粘附感(块状物感)、疼痛、发音不清晰和原因不明的肺炎。本研究中我们给予患者低频脉冲电疗法,并在此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后,疗效观察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其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能使绝大部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我们分析可能是低频脉冲电疗和功能训练相互配合运用,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低频脉冲电疗原理是利用脉冲波破坏膜的极化状态,产生除极化样冲动,冲动信息传至肌肉即引起肌肉的收缩,配以适量糊状的食物进行训练,能重新恢复吞咽反射的皮质控制功能,并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冲动,从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或恢复吞咽功能。同时配以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肌力,增加运动过程中咽部肌群的协调性。此外多数脑卒中患者伴有心理情绪障碍,有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存在易激怒或抑郁等心理症状。因此,应给予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疏导,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因此,低频脉冲电疗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护理。
附表 38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