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践“生本教育”

2015-10-26 13:01张瑞海河北沧县黄递铺乡中学河北沧州06103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棉线测力计生本教育

张瑞海(河北沧县黄递铺乡中学,河北沧州 061032)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践“生本教育”

张瑞海
(河北沧县黄递铺乡中学,河北沧州061032)

物理课堂中的生本教育思想是物理课堂的根本,物理课堂不可能,也不允许教师纯理论的讲解教育。物理实验的设计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好学生的每一次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认识这个美好的自然界。

物理实验教学生本教育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实施生本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应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育模式,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也一直在反思,如何上课才高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我对生本教育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八年级学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后,一些学生向我提出了如下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就只有两个吗?

1.提出问题

一位学生在学习了摩擦力一节后提出:增大摩擦力地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2.猜想与假设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加以猜想,还会不会有别的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面积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

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个猜想呢?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现制定出详细的探究计划,并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其中一位学生的设计方案如下: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段拴上一个沉重的物体 (如100g的钩码),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平放的圆棍上,通过测力计向下来拉住棉线的另一端,如图甲所示,这时要使重物静止不动,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图乙,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图丙,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图丁,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等于零了。

4.分析论证

对上述现象,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棉线缠绕的圈数越多,即与圆棍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5.评估

当圆棍较细时,棉线多绕一圈与少绕一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总的趋势是绕的圈数越多,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实验时采用了较粗的圆棍。

6.交流与合作

我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有没有这样的类视情况?又有学生提出在剥电线绝缘皮时,将电线绝缘皮环状割断后,一次割下的绝缘皮越短越省力。学生还继续讨论了这种现象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如轮船靠岸时缆绳要在缆柱上多绕几圈)。

本次实验活动使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更深刻了。所有的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猜想、探究、评估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结提高的过程。这样才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生本教学的特点。

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生本教学探究的又一次尝试。

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见到妈妈用筛子筛谷粒时,不仅能把细小的尘土筛出,更为奇怪的是随着筛子晃动谷糠都跑到谷粒上面,妈妈把上面的谷糠抓出,下面的谷粒就变的干净了。为什么原本混在一起的谷粒、谷糠能分离的很干净呢?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进行生本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没有直接给他讲道理,而是鼓励他进行探究,亲自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让全班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首先我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做出合理的猜想,经过讨论学生提出谷粒和谷糠能分离的原因大体有两种:一是可能它们的体积不同,二是可能它们密度不同。

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为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我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学生想出了多种探究方法,有一组学生的设计方案如下:

(1)将两个体积相同的乒乓球同时埋入装有大米的大烧杯中,轻轻晃动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大米中“跑”了出来。

(2)将两个体积相同的玻璃球同时埋入装有大米的大烧杯中,轻轻晃动烧杯一段时间,玻璃球没有从大米中“跑”出来。

(3)将体积相同的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同时埋入装有大米的大烧杯中,轻轻晃动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大米中“跑”出来而玻璃球却没能“跑”出来。

我引导学生比较探究过程中每一步的不同和目的,这时大部分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乒乓球和玻璃球的密度不同,乒乓球的密度小于大米,玻璃球的密度大于大米,晃动时密度较小的乒乓球被从大米中分离出来。谷粒和谷糠也是由于密度不同才使它们能够分离。

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吗?我又引导学生做了进一步的验证。

大家找来几块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小石子、小铁块、小铜块、小泡沫、小塑料球等,将它们同时埋入大米中再轻轻晃动烧杯一段时间后,小泡沫、小塑料球等比大米密度小的又从大米中“跑”了出来,而小石子、小铁块等比大米密度大的没有“跑”出来。现象又进一步验证了前面学生所做出结论的正确性。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用处吗?我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都能很轻松地说出正确答案:可以将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

我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点评:当两种物质密度相差较多时,用此方法分离较好,而当两种物质密度相差很少时,用此方法分离不是很好。

活动结束后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收获的欣喜。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符合我们正在大力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我想只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用心,就一定能发现生本教学的好契机,为教学工作带来新意。

猜你喜欢
棉线测力计生本教育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棉线钓“鱼”
烧不断的棉线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烧不断的棉线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无法烧断的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