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艳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赤峰 024300)
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宋洪艳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赤峰 024300)
目的 了解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手、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者的临床资料,50例经由临床检查确诊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均予以手、腕关节X射线平片检查,四肢关节行MRI检查,观察MRI征象。结果 经X射线平片提示12例关节肿胀,6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10例骨质疏松,均未确定关节面骨质是否存在侵蚀破坏;通过MRI扫描提示,26例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异常,44例骨髓水肿,50例掌指关节(或腕关节、指间关节)滑膜增厚,44例关节腔积液,40例骨内小囊性变(或关节面下不规则骨侵蚀)。24例予以MRI增强检查发现血管翳形成。结论 四肢关节MRI检查可作为手、腕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诊断方法,在临床鉴别诊断及活动性、炎症程度判断与治疗效果评价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MRI;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诊断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多彰显为周围性、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性病变。在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降低,具有持续性、反复性发作特征,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致残,故强化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该病诊断而言,以往多采用X线平片检查,但具有局限性,而MRI空间分辨率、软组织对比度较高,能反映该病的病理改变过程,在病变发展趋势预测中应用意义重大[1]。为了深入探究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的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70例手、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手、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者70例为研究对象,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制定的分类标准[1]与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09年公布的评分系统[1],50例符合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20例非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均表现为手、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中男性占有22例,女性有4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在(53.23±2.17)岁。
1.2一般方法
1.2.1X射线检查:所有病例均予以数字化摄片检查,以手、腕后前位片为主要拍摄范围,观察掌指关节、腕关节和、骨质发否存现异常,并分析周围软组织与关节间隙改变情况。
1.2.2MRI成像方法:应用产自意大利的四肢关节专用MRI(E-SCAN 0.2 T型),取仰卧位,扫描序列主要包括冠状位(SE-T1WI TR/TE、TSE-T2WI TR/TE、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TR/TE,矩阵为256,FOV设置为180 mm×160 mm)、横断位(TSE-T2WI TR/TE,矩阵为512,FOV调整为160 mm×150 mm)。所有扫描层厚均为3 mm,间隔厚度为0.3 mm。于增强扫描时,经肘予以0.1 mmol/kg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完成后5 min左右予以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应用横断位、冠状位SE-T1WI TR/TE。继后,放射科医师分析不同关节的MRI异常征象,包括血管翳形成、滑膜增厚、骨髓水肿等。
1.2.3生物化学检查方法:行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常规检查。30例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均于MRI扫描前后7 d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X射线表现:X射线平片提示5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10例骨质疏松,6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12例关节肿胀,对关节面骨质是否出现遭受侵蚀破坏尚未得出结论。
2.2MRI表现:5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24例血管翳强化,平扫T1WI上出现低信号,T2WI上出现稍高(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时显现软骨下区(或关节间隙内)伴有不规则软组织信号,见表1。
2.3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血沉增快12例,类风湿因子阳性16例,C反应蛋白升高14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呈阴性。30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者中,16例呈增高阳性。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多,滑膜增厚并显现充血水肿等均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病理改变表现,其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而实验室检查RF、ESR、ASO等指标特异度、灵敏度均不高,早期RA在X射线片上显示的征象并非全部属于RA特征性改变,故其推广范围受限。据有关研究资料证实,MRI已成为了滑膜成像的一项有效标准,通常难以显示正常滑膜,而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滑膜处于增厚状态,故MRI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多提示T2WI高信号、T1WI中等信号,增强后强化。滑膜增生组织富含血管翳(轻微血管过多血管翳、纤维性血管翳、血管过多血管翳),MRI信号、强化程度与其内部纤维化程度及血管化程度相关,血管丰富程度与T1WI信号呈正相关。本文研究发现,5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翳强化与滑膜增厚,多与早期血管翳内部丰富的血管有关。经是否存在血管翳强化倾向,可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进行判断;通过血管翳含量可对滑膜炎症程度进行判别。
在鉴别诊断上,与骨关节病比较,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厚度明显较高,对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中,滑膜增厚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提示血管翳强化、滑膜增厚属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征象。诸多研究提示,骨髓水肿与骨侵蚀具有相关性,对骨质破坏具有预示作用。骨髓水肿虽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征象,但特异度缺乏,于肿瘤、创伤等中均可诱发骨水肿。
表1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MRI征象
综上所述,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1]孙雁.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及腕关节病变诊断的初步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R593.22
B
1671-8194(2015)25-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