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

2015-10-24 21:00陈婉婕
教育界·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双师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

陈婉婕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高教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的艰巨使命。“双师型”教师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实现的推动者,目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的建设还存在认定标准模糊、培养模式单一等缺陷,必须联合政府、企业和教师的力量,共同培育。

【关键词】独立学院    “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阶段的艰巨使命,既享有所依附的母体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又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专业设置灵活等公办高校无法比拟的特点。当前,独立学院定位于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路线,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就要依赖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一)“双能力”视角

高校教师既肩负着理论教学的任务,又承担着实践指导的使命,所以从教学能力的视角来看,可以将“双师型”教师定义为既能进行理论教学活动,又能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的教师。“双能力”说对教师“做什么”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种解释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审视教师应当承担的任务和能力要求,从而突出独立学院应用型的发展方向。

(二)“双证书”视角

证书是对教师教学能力量化评价的标准,对“双师”的解释也有以证书为导向的“双证书”说。如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获得另一系列的技术职称,如“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或者“教师+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文件>的通知》(教高[2002]2号):“‘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以及2006年6月22日《<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颁布后,再次将“双师型”教师解释为既具有教师资格,又有其他职业资格。

(三)“双素质”视角

在国家政策层面,存在将“双师型”教师解释为“双素质”的说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2年)曾提出:“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培养出路

(一)目标:准确性

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鲜明的应用型特征,这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兼具“双理论知识”,即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学科的理论教育学知识,“双实践能力”,即与相关专业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相对应的时间教学能力,以及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二)内容:针对性

独立学院的专业就其属性而言,总是与一定的应用技术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应用型属性反映在教学中,集中体现在应用技术型专业的教学过程与相关应用技术领域的行动过程。所以独立学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着眼于提高把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的能力。

(三)评价:激励性

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的杠杆和导向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师评价,为教师提供进步的空间和动力”。所以,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于激励而非管理,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判定“双师型”教师及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和教学质量,促进应用技术型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管理:开放性

“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的建设,针对独立学院教师及其队伍的特点进行,采取形式多样、地点多变、主体多元的开放式管理,建立规范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要形成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三、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在“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全方位的培养。

(一)校政携手,提供“双师”制度支持

高职院校的“双师”认定办法已经出台,但独立学院使用的“双师”认定标准依然是普众的“双师”认定标准,独立学院与公办高等教育在办学资金、办学条件、师资特点、学生特点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别,“一刀切”的认证标准显然是不公平的,独立学院相对于财政直接支持的公办高等教育而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实际“双师”认定过程中可以稍微降低标准,让更多的独立学院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认定。

鉴于独立学院自身特点,除了适当放宽认定标准,还可以以政府出台的标准为指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补充规定和细则,对政府的认定标准进行细化。

(二)校企联合,培养“双师”教师

企业主导模式。这类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独立学院有償使用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先进设备,聘请企业优秀员工对本校教师在企业场所中进行培训,联合开发产品,或者选派本校教师在企业中任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以及应用技术能力。

校企共建模式。利用独立学院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以互利互补为原则的一种补偿性互惠服务。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企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者结合恰好符合“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培育要求,这种模式符合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发展前景良好。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育“双师”素质

“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它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到自觉的水平。这是一种影响性质的变化,不是纯粹的强弱、大小的变化。”独立学院教师发展动力基本源于来自学校的教学评价,完全处于一种“外逼”式的发展窘境,所以,要全面培养“双师”素质,化“外逼”为“内引”。

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是一种自觉、主动的意识,是一切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结构。独立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分为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独立学院教师应该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能力。

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与公办高校的显著差异,所以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的建设必须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应用技术性培养目标的特点,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0):40-43.

[2]刘桂林,童云飞,吴雄熊.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21-23.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双师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