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珍
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济宁 272002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为颅内动脉壁所出现的瘤样突起,具有着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破裂后可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的头痛,且多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等临床症状。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神经介入术治疗,弹簧圈是目前运用较广的栓塞材料,具有着疗效佳、穿上小、安全性高、无需开颅等临床优点,对于颅内动脉瘤出血早期患者尤为适用[1-2]。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01—2015-01我院收治住院择期行介入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均经DSA、MRI、CT 影像学相关检查及各项临床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43±10.12)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8例,高中以下32例;Hunt-Hess分级0级1例,I级23例,II级15例,III级11例。对照组44 例,男25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64.87±8.10)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2例,高中以下32例;Hunt-Hess分级0级0例,I级18例,II级14例,III级12例。2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1)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2)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术前准备完善,患者均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4)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肺、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2)意识障碍患者;(3)精神疾病史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经皮穿刺股动脉,将到导引导管以及导管鞘置入,根据DSA 检查结果,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并选择不同的微弹簧圈进行填塞,进行反复造影观察动脉瘤直至填塞效果满意。术后积极解痉治疗,并注意预防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同时给予补液、抗炎、扩容以及脱水等对症治疗措施。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及家属常表现为焦虑及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指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介入治疗手术的优点、操作步骤及术中配合要求等。(2)术前护理:术前详细了解病情,注意监测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嘱咐患者术前饮食需以清淡、低脂、低盐为主,饮食结构需保证充分的营养且容易消化。(3)术中护理:术中,责任护士负责全程陪护患者进入导管室,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出现紧张、焦虑心理需及时进行疏导。术中对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每隔10 min记录患者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术中严密检测血压,血压过高容易导致栓塞过程中出现动脉瘤的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则易增加低灌注脑梗死的风险,并且每次注入造影剂后,药物对于血管壁的刺激可能导致机体内的儿茶酚胺在短时间内升高,从而可导致血压升高而出现危险。术中血压需要严格控制在100~110/60~80 mmHg(1 mmHg=0.133kPa)。(4)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入监护室,仔细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送回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每4h测量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及呼吸,观察患者穿刺侧足背动脉的波动情况,并注意患侧皮肤的温度、色泽及感觉等,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肿及渗血。术后30min使用沙袋对患者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术后6h可撤除沙袋,介入术后患者术侧下肢需要伸直制动24h,由于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解释采取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并获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术后预防脑梗死、脑血管痉挛、穿刺点局部血肿及动脉瘤再破裂等相关并发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变化情况,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动脉瘤再出血等症状,以尽早发现并处理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 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分析,SAS、SD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2)采用SF-36因子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SF-36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八个维度,各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3)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4)采用我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共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 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x±s,分)
2.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组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干预组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 (¯x±s,分)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对照组为31.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n(%)]
2.4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45例(90.00%),一般满意4 例(8.00%),总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8 例(63.64%),一般 满 意9 例(20.45%),总 满 意 率84.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极高,患者病情凶险,容易在患者劳累、紧张等血压升高时突然发生动脉瘤破裂,从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3]。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方法有传统开颅动脉瘤切除术及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栓塞术,介入治疗具有风险小、创伤小、疗效明确、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被广泛运用。与此同时,优质的护理工作对患者手术的效果及术后康复具有重要影响[5]。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工作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有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提高对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及顺应性;术前仔细观察患者病情,以便后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术中陪护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术中血压变化,血压稳定是行介入治疗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同时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对患者体位护理,有利于病情恢复,且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受,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高;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邓其峻,廖旭兴,钟伟健,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J].广东医学,2011,32(1):90-92.
[2] 章雁,杨晓明.介入治疗时机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9(6):492-495.
[3] 李金坤,孙晓娟,吴洪涛,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6):613-615.
[4] 李国彬,杨海英,孟庆海,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7):62-63.
[5] 郎黎薇,葛啸天,杨希琴,等.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4-686.
[6] 胡小萍,吴小兵,刘彩萍,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 392-1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