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由“设计教”转向“设计学”

2015-10-21 19:49王美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例子教材设计

王美霞

郭思乐教授将生本教育定义为“为学生好学设计的教育”,把学生的“好学”作为课堂终端,依此来设计教学。如何做到“好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学起来”、“学得会”、“学得轻松快乐”、“学会学”、“学到极致”,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因此备课就显得尤其重要。

要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核心理念,就必须首先突破传统的备课模式,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

一、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由重视和依托教材转向尊重并依靠学生

教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任何的课堂教学改革都不能弱化对教材的把握和研读。但是当课堂走向生本,教材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不再去“教教材”也不去“用教材教”,教材成了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为学生的“先学”提供一个典型的例子。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自主感知教材内容,实现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新学内容的尝试性“对接”。

“先学后教”通过课前小研究的形式加以落实。课前小研究是为课上的学习而设计的让学生先学的研究性作业。在前置小研究中,孩子们在教材的帮助和指引下,搜集资料,动手操作,主动发现,举例子,写感悟,然后带着所有的这些收获进入课堂,形成课上最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最初的数学课前小研究,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带一个你最喜欢的例子”,全班四十多位同学就会有四十多个不同的例子。有些例子或许不够典型,表述不很严密,甚至有的可能还是错的,但是不要紧,这些例子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成果,带着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发现还有学生的创造。当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了,他们带到课堂上的信息成几何倍数地增长,这些信息又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只要和课上的内容有联系的都可以作为资源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世界成了孩子的“教材”。面对这些资源,教师要在课上不断形成动态的教案,对学生的学进行组织、安排、整合和引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依靠学生。

二、 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由细密封闭的教转向粗犷开放的学

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在于过度预设,尤其是各种公开课,课前教师的周密设计、精心安排必然导致课上的“一泻千里”。我问你答、我讲你听、我带你动、我启你发,各种细碎的环节和问题构成了师生单向互动的线性流程,各种教学活动就像排列在这个流程上的点,规矩、整齐、流畅,却少了积极、灵动和自然。师生相互配合着完成老师课前的预设,稍有变式都会令大家不知所措,所以课堂上没有生成的空间更不会有生成的精彩。

“好的教学只可能建立在开放性地不断相遇之上。”因此,生本教学的备课力戒过于繁杂的程序设计,由“将课堂填满”转变为“把课堂做空”。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为:简单导入→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总结评价。教师备课时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让环节更新颖、语言更华丽、衔接更顺畅上,而是尽可能地让课堂回归“学”的本质,简单而朴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展示交流。

前置小研究区别于一般性预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前置小研究的开放是课堂开放的关键,教师要在小研究的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自学带例子、说方法、谈感悟,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而不是做一大堆照搬课本、照抄参考就可以解决的习题。前置小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平台,有了开放性的小研究,才有了课上展示的欲望、交流的热情、互动的碰撞、分享的快乐,课堂才会有不断生成的精彩。

三、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由单一的教师传授转向学生多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师本”课堂上,教师总是无限地放大“教”的作用,试图将通向新知识最近的一条路指给学生,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煞费苦心,尽可能地通俗、直观、形象,将知识掰开揉碎了装进学生的脑袋,而结果学生常常不买账。所以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无奈地抱怨:“唉,讲了多少遍,还错!”是,讲了很多遍,可学生学了几遍?也许他的思想压根儿就游离于学习之外,作为一个局外人,真正的学习活动在他身上从来就没开始。

与之相反,生本课堂相信并依靠学生的学,将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自学的成就感和展示的欲望使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没有“教”作为中介,新知识就像是从脑袋中长出来的一样,虽然七零八落,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力量。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特征。首先,教师要在小组建设上下功夫。依据“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小组,挑选并培训组长,形成“兵管兵、兵教兵、兵帮兵”的小组学习氛围;依据“异组同质”的原则均衡各小组的实力,形成小组间相互竞争、比超赶的学习劲头。其次,根据小组学习现状,明确要求,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人人都发言;有意见轮着说,有错误指出来;注意倾听,学会补充;一人会,全组都要会;融合同学意见,形成小组统一方案等。教师的备课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激扬学习的“学”?如何组织学生的“学”?教学生如何补充、纠错、整理、提炼、质疑辩论和评价,组织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四、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由着眼于一节课的高效转向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流的老师教知识,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一流的老师教状态!”可见,衡量一节课高效与否,不光要看课上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做了几道练习,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习的状态、个体的投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全班互动的质量和状态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反应。“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点燃和唤醒。”课上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会转化成学生学习较为持久的动力,迸射出势不可挡的学习能量,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当我们的视线从一节课、几节课的得失上挪开,带来的竟是孩子们主动、自由、积极的发展与成长。我校教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课《空城计》一课,上课之前的前置作业是老师提前一个月布置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课堂成了学生分享故事、交流心得、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整节课紧扣“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这条主线,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说歇后语、讲故事、谈体会、分析人物性格,最后还就“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聪明?”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抛开对课文逐句逐段的分析,孩子们在广泛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用他们的内心去品味,用他们的语言去交流、表达,语文能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简简单单学语文”反倒学得异常精彩。下课前的一个瞬间让人难忘。一位叫琪的小女生谈本节课的感受时说:“感谢李老师带我们读《三国演义》,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感谢第五册语文书安排了《空城计》这一课,有了这一课,老师才让我们读了《三国演义》。”相信这几句话打动了所有听课的老师,孩子阅读的热情被唤醒之后,学语文就成了他们最喜爱和最乐于从事的事情了。

总之,生本课堂是简简单单地“学”,生本理念下的备课也要回归到“备学”的本质上来。准备好,为学生的“好学”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例子教材设计
教材精读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商界求生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