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健
校本专题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内容,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一种专题。当前,专家学者们在校本专题的内涵、特征、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由于没有涉及校本专题的责任评价,这种缺失导致了校本专题研究常常浮于表面。本文尝试厘定校本专题责任评价的意义,初步构建评价内容,并揭示评价原则。
一、 责任评价的意义
按理讲,校本专题是由学校存在的真问题提炼出来的,它对教师有足够的吸引力,其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但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校本专题与承担者的权利及义务并不对等。在横向上,其研究无法得到省市规划课题的待遇,其成果不能参加省市教科研成果奖的评比,致使一些教科研熟手不参与或者不能静下心来参与校本专题研究活动;在纵向上,其往往不成体系,致使绝大多数承担者是一些教科研新手,他们做一个专题丢一个,未必能真正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从管理的层面来看,由于其草根性,实施以目标引领、以项目推进的过程管理往往会陷入“有章不循”(有管理制度却不执行)或“无章可循”(没有管理制度约束)的境地。
就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专题研究而言,“其目的却不指向新理论的生成和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它强调实践性,“重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达成这样的目的,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而且需要教师之间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担当相应的责任。同样,达成这样的目的,需要由学校相关人员来规划、引导和评估教师的专题研究工作,需要给每一位教师提供相应的研究平台,需要充分发挥班组、学校、共同体(校际协作组)等各个团体的作用。因此,学校也必须担当相应的责任。
不过,过分强调学校的行政性责任,或者过分强调教师的自主性责任都是不恰当的。责任,意味着分内之事,更强调承担过失。校本专题研究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学校各自的责任担当。对其承担责任的达成度展开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学校、教师的责任心,明确责任制,增强校本专题研究的效益。
二、 责任评价的内容
责任评价,在我国主要是针对企业责任、政府部门责任进行的;在国外,是针对教育质量展开的,“是测量评价的一种,是政府机构使用的标准化测试”。这里所讲的责任评价,是校本专题研究评价的一种,是学校使用的一种量化评价。鉴于选题和研究操作是校本专题研究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因此,准确把握这两个环节的规范性,使其专业责任更具体、可评判,就成为责任评价的关键,选题责任与操作责任就成为了责任评价的主要内容。
1.选题责任的评价
选题的动力源应是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共同价值的追求,是教师个体发展需求满足学校教育价值产生的矛盾。选题的首要条件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而“教育问题所针对的事物总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活动,教育研究者只有意识到教育活动之外的其他事物对于人成长与发展的某种影响或作用的时候,才会针对这类事物提出某种教育问题”。可见,研究者的责任感影响着选题的首要条件。
目前,在选题方面存在“跟风”倾向,表现为就某个专题稍作修改就算了事,不去调查教学实践,没有形成对专题的理性认识。例如,就学校专题“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而言,有些语文教师把它改成“语文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以作为自己的专题,有些数学教师把“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列为自己的专题。其实,这是选题责任没有落实却盲目跟风造成的。选题,既要基于课堂实践,也要基于自己的深入思考。就专题内容的确定而言,需要把握其校本性与动态性。
针对以上情况,评价学校选题责任可以围绕编制责任与协商责任的落实去展开。具体如下:(1)编制责任。学校应组织人员编写校本研究的专题目录,制订校本专题研究指导意见。要明确展开研究的注意事项、检查验收方法以及奖惩措施。(2)协商责任。学校应通过多次协商,帮助教师、教研组、备课组等结合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选题。
评价教师选题责任可以从调查现状责任与细化专题责任两方面去展开。具体如下:(1)调查现状责任。就某个专题调查课堂教学现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学识、教学经验等围绕以下6个问题对专题进行反思:①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②文献中有哪些可以借鉴?③自己有过哪些相关的实践?④自己有哪些新的思考与认识?⑤自己准备如何研究?⑥自己的研究可能有哪些创新?(2)细化专题责任。要用前瞻性、批判性的反思来细化专题,形成系列小专题。例如,结合自己的实际,把专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研究”分解为“学具准备的有效性研究”、“写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课件制作与使用的有效性研究”等。再如,把专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分解为“数学新授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数学练习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数学复习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出示主题图情境时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语文阅读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语文写字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等。
2.操作责任的评价
虽然“校本研究的水平直接取决于研究人员的素质”,但是研究人员在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下,会强化自己的学习和反思,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要重视对学校以及教师研究操作责任的评价,以构建比较完善的校本专题研究支持体系。
纵观校本专题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研究责任不够明确,研究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校对专题研究引领不到位,只看研究台账与研究成果。(2)一些教师把专题研究看成三件事:一是找资料学习一下;二是上些公开课;三是写点案例或论文,致使公开课与研究课成了“两张皮”,见不到就专题而言的实践与反思。
因此,评价学校的操作责任可以从放样责任与介入责任两个方面去考虑。具体如下:(1)放样责任。学校要立足均衡性,做好放样工作。放样是指在从事研究的教师中选取样本,围绕他们的做法以某一个专题为例,作现场观摩。它由学校主办,教科室承办。教科室要依据学校当前的任务与实际情况,筛选出重点选题,进行现场点评。一要点评研究方法与内容,二要点评研究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三要点评研究成果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2)介入责任。学校要搭建校本专题研究信息交流与推介平台,主动介入各课题组、各教师的研究,从而引导、干预和推动专题研究工作。要为他们提供理论指导、专业技术支撑和实用案例、实践模式。要及时通报、协调各课题组之间的进展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学校骨干教师要适时介入专题研讨活动,评说案例,为其他教师指点教学困惑的破解策略。
评价教师操作责任的内容可以如下:(1)上研究课的责任。研究课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必要时可以进行前测与后测。上完研究课后要针对专题进行反思,形成文本资料。缺乏上研究课的责任会造成以下情况:查阅研究课原始资料,只见教案以及就课堂教学进行的评课内容。换句话讲,专题研究课只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梳理实践认识的责任。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收集相关文献,反复研读,提高自己对专题的认识水平。同时,经常梳理自己的实践认识,不断地对研究思路与策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实践上的创新进行提炼。要把选好的专题认真地做起来,不管结果如何,都能真实地反映研究思路与设计。
三、 责任评价的原则
责任,就其本质而言,内含着一种强大的主体性力量。但这种力量只有通过恰当的途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责任评价便是顺其而生。从校本专题研究本身来讲,要鼓励教师由一次性研究走向持续性研究,需要引导教师把自己的研究行为及愿景与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融合,要澄清学校和教师在校本专题研究不同阶段的责任关注点。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出台一个责任评价方案,机械地照搬一些评价原则,把教师的研究活动与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绩效工资等随意挂钩。
1.提高校本专题研究的有效性是责任评价的首要原则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的主体性与评价中的客体性,使得其研究行为话语权的拥有与研究成果认可权的丧失几乎同时发生,使其无法对校本专题研究自身的价值进行自觉的必要的确认。伴随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多元化,教师与校本专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又产生了新的冲突。例如,各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比校本专题研究更直接。在这种语境下,帮助教师树立校本专题研究的信心尤为重要。而这种信心的基石是校本专题研究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校本专题研究的有效性就成了责任评价的首要原则。
只有建立一套比较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责任评价机制,才能保障遵循首要原则,促进校本专题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就有效性而言,既要关注预期的,又要关注生成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准。首先是学生发展,其次是教师发展,再次是学校发展。影响校本专题研究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也有内部的,更有内外结合的。要重视责任评价方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以评价性活动来凸显校本专题在选题、研究操作与研究结论上的有效性。
2.规范与灵活并重是责任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讲,一个专题从选题到开题论证,到中期评估,再到结题鉴定,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而且就研究方法而言,各有各的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专题研究的规范决定了它的质量。规范意味着责任评价要采用多元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对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慎重态度,防止研究“失控”与“中空”现象的发生,帮助教师与学校积累经验。严格地讲,规范是一种专业要求,是责任评价的重要依据。但是,规范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对规范框架存在不同的专业理解,规范执行者——“教师是一个自我选择的人群”,“最需要的不是按照统一标准被集中‘管理’,而是根据学校具体情境被激励、被支持、被辅助”。
在校本专题研究中,由师德层面的约束到制定研究制度来规范研究行为,再到承担研究责任,有利于营造积极、开放、包容的研究氛围,整体构建责任评价平台,帮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责任感是在专题研究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它的基础是真实地做专题,同时克服其他各种利益的诱惑。若将教师承担的责任视为纯粹的一种道德责任,或者视为纯粹的一种研究制度约定的责任,将使得校本专题研究成为一种被动的载体,很难激发承担者的兴趣与主体意识。只要是在基于既定责任的前提下进行的,就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就要利用舆论导向与文化认同来支持。
因此,进行责任评价时,既要抓住校本专题研究的本质与关键,又要以人为本。可见,规范与灵活并重是责任评价的基本原则,可以抓住要素进行评价,力争过程丰富与结果慎重相统一。
综上所述,对校本专题责任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揭示校本专题研究的实效性,凸显它的过程性,反映它的成长性。教师是有差异的,学校也是有差距的,评价其责任不在于对教师、学校校本化专题研究的优劣进行甄别,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摆正位置,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2] 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J].教育研究,2005(12).
[3] 刘佩佩.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国际化趋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4] 李震峰.教育研究的价值之维[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
[5] 沈蕾.基础教育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6] 陈向明,张玉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