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洋 王世飞
【摘要】 通過研究喉癌、癌旁组织、喉癌前病变及正常喉组织中Treg细胞/CD4+T细胞比例逐渐变化的关系,探讨以下内容:1.明确Treg细胞的作用 ;2.获得预测喉癌前病变是否恶变的指标。(随访2年)3.获得有效的免疫切缘(immune margin )指标,指导手术切缘判定。
【关键词】喉癌、Treg细胞、CD4+T细胞、手术切缘
【中图分类号】R739.6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85-01
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的基因层面因素。Treg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的浸润性在基因异常的患者具有协同促发肿瘤的作用。实验目的:本项目检测喉癌、癌旁组织、喉癌前病变及正常喉组织Treg 细胞及CD4+细胞的比例,并且通过术后临床随访2年,进行喉癌及喉癌前病变临床Treg细胞的相关性分析,Treg细胞在喉癌前病变及喉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中的作用,获得喉癌前病变恶变的危险指标,并探讨Treg细胞免疫切缘预测手术切缘足够与否的价值。Treg细胞在喉癌前病变及喉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中的作用,获得喉癌前病变恶变的危险指标。
一、实验方法:
1.选取喉癌患者20例,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物(癌旁组织经病理检查,排除肿瘤细胞浸润),排除手术因素对实验标本及及疗效的影响;保证检测相关指标情况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2.喉癌组患者经行彻底的手术切除,术中分别距肿瘤0.2cm、0.5cm、1.0cm的组织做为喉癌旁组织组;并分为癌旁0.2cm、癌旁0.5cm、癌旁1.0cm 3个亚组。
根据各组设立的要求,术中选取相应的实验标本:①喉癌组:选取喉癌组织标本作为标本;②喉癌旁组织组:切除喉癌后,选取喉癌旁组织(距离肿物0.2cm、0.5cm、1.0cm)作为标本;③喉癌前病变组:选取切除的喉癌前病变肿物作为标本;④喉正常组织组:选取切除的喉良性肿瘤周围的正常粘膜作为标本。⑤所有标本取得以后,编号后分成三部分,分别按照流式分析、双重酶标免疫组化实验方法要求保存、制备。
1)实验检测指标
(1)双重酶标免疫组化及流式分析检测四种组织中Treg 细胞及CD4+细胞,计算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
(2)随访2年,确定喉癌患者术后有无复发,与术前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临床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
(3)随访2年,确定喉癌前病变患者术后有无恶变,与术前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临床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物(癌旁组织经病理检查,排除肿瘤细胞浸润),排除手术因素对实验标本及及疗效的影响;保证检测相关指标情况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2.建立四组组织(包括各组亚组)中Treg细胞/CD4+T细胞比例的梯度关系。
3.实验所选取标本应无污染,低温保存,标本尽快检查,避免细菌等其他因素造成淋巴细胞激活,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本课题检测Treg细胞在喉癌及喉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且分梯度取喉癌旁0.2cm、0.5cm、1.0cm组织,检测Treg细胞水平变化,来探讨喉癌发生、浸润以及在喉癌前病变恶化中的机制,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
2.本课题对喉癌及喉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进行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情况与有无局部复发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分子切缘角度探讨手术切缘的足够与否,并且首次提出“免疫切缘”的概念,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徐文.嗓音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6.
[2] 宋彦,朱喜科.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1,19,(6):1230-1233.
[3] Klein L. Visualizing the course of antigen-specific CD8 and CD4 T cell responses to a growing tumor [J]. Eur J Immunol, 2003,33:806-814.
[4] Wang HY, Lee DA. Tumor specific human CD4+ regulatory T cells and their ligands: implications for immunotherapyr [J]. Immunity, 2004,20:107-118.
[5] Fu T, Shen Y, Fujimoto S, et al. Tumor-specific CD4(+)suppressor T-cell clone capable of inhibiting rejection of dysgenic sarcoma in A/J mice[J]. Int J Cancer , 2000,87:680-687.
[6] Gajewski TF,Meng Y,Harlin H. 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J]. J Immunother, 2006,29:233-240.
[7] Mao C, Wang S, Jiang Q, et al. Increased CD4+CD25+FOXP3+regulatory T Cells in cancer patients from conversion of CD4+CD25-T cells through tumor-derived factors[J]. Onkologie, 2008,31:243-248.
[8] Miller AM, Lundberg K, zenci V, et al. CD4+CD25high T cells are enriched in the tumor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J]. J Immunol, 2006,177:7398–7405.
[9] 夏明,刘芳,张寒冰. CD4+CD25+Treg细胞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6,20:139-142.
[10]陈中,倪家连,刘鲁岳. CD4+CD25+调节性 T细胞在肝癌微环境中的分布状况与局部免疫状态的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16,(7) : 690 -693.
[11] Chen ZM, O Shanghnessy MJ, Gramaglia I, et al. IL-10 and TGF-beta induce alloreactive CD4+CD25- T cells to acquire regulatory cell function[J]. Blood, 2003,101:5076-5083.
[12] Wang HY, Lee DA. Tumor specific human CD4+ regulatory T cells and their ligands: implications for immunotherapyr [J]. Immunity, 2004,20:1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