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雷锋赞歌在音乐文化史上的地位

2015-10-21 20:07李众川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精神生活音乐文化创新

李众川

【内容摘要】上世纪50年代以来广泛传唱,数量众多关于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雷锋的赞歌,是新中国音乐文化的一大奇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雷锋赞歌作为新民歌的一个品种,具有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将继续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雷锋赞歌  精神生活  音乐文化  创新

1962年因公殉职的人民解放军年轻战士雷锋,生前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雷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党和国家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发生了深刻变化。

学雷锋活动在文艺领域得到广泛、持久的反响,成百上千首赞颂雷锋精神的歌曲应运而生,亿万人民争相歌唱自己心中的英雄雷锋。任何民族在重要历史时期都会有自己的英雄赞歌,但历史上还没有当代中国的雷锋赞歌那样,拥有那么多的作者、歌者和听众。这是一种音乐文化的奇观,这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种独特现象。雷锋赞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新中国音乐文化领域的开拓者。因此,总结50年来群众性演唱雷锋赞歌活动的丰富实践经验,并探求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理论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雷锋赞歌独具审美价值

当代中国的雷锋赞歌演唱活动与学雷锋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相关,因而或多或少带有宣传色彩。几十年来,政治对文艺的干预,曾经影响了文艺的健康发展,某些带有过多宣传色彩的文艺作品,某些人为因素走红的文艺作品,都因缺少真正的美学品格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有人由此认为,数量众多的雷锋赞歌与政治宣传相联系,应将其排斥在艺术殿堂之外。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反映了许多人对政治与文化、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普及与提高等相互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因为亿万人喜爱雷锋赞歌,其用昂扬的旋律振奋了精神,开阔了胸襟:“用我们年轻的声音,来把你雷锋歌唱,你那光辉的事迹,照亮了我们的理想,”(《雷锋进行曲》);其用深情的曲调显示了生活的真谛:“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思索过,美丽的青春如何度过?……人生的道路如何开拓?”(《像雷锋那样生活》);其用明丽的意境展示理想的美好:“布谷布谷……红了鲜花,绿了芳草,校园的春天来得早。”(雷锋组歌《永不陨落的星》)。探讨雷锋赞歌这一典型音乐文化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在音乐文化史上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音乐。

在中外文艺史上,并非具有宣传鼓动功能的作品都缺少审美价值,都不具备长久的魅力。《马赛曲》(法国国歌)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国歌)原都是宣传鼓动的产物,它们的艺术价值和永久生命力已毋庸置疑。在20世纪的中国,许多宣传作品很快过时了,却有一大批宣传鼓动救亡运动、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的创作,成了公认的传世之作和民族文化的经典。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不少为宣传鼓动而创作的作品,其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蕴,张扬了人类精神自由的普遍品格,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层关怀。换言之,其内容只要是真、善、美的,其表现形式既具有独创性,又为人们喜闻乐见,那就是真正的優秀作品,应在艺术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全国学雷锋运动刚刚兴起时,朱践耳创作(词、曲)的《接过雷锋的枪》,像一首进行曲,以奔放的激情表达了亿万人民学习雷锋,做共产主义新人的崇高意愿。“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乐曲抓住“枪”这一特定形象,以部队歌曲昂扬铿锵的音调特点,从高音区起首唱出“接过雷锋的枪”,突兀横空,显得豪迈奔放。而“学习他,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学习他为祖国献出青春……”显得激越奔放,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学习雷锋,向往雷锋精神的激情。

在同一时期,由洪源(词),生茂(曲)创作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与前一首一样,是深受群众喜爱并广为传唱的歌曲。这首歌的曲调简洁明快、铿锵有力,曲调虽短,但旋律四次重复,像唱进行曲一样,使人感到一往无前的气概。

之后不久,洪源、生茂又一次合作创作了《雷锋进行曲》这首歌。与前一首比,这一首显得深沉磅礴。歌曲用抒情形式开头:

这是深情地踏着战鼓的鼓点前进,然后层层递进到:

旋律像海啸一样,浪峰耸起。后面“我们要做千万个雷锋,和你携手并肩奔向前方”,这是海啸向大海深处的推开,形象地反映了学雷锋运动的深入。

也有许多雷锋赞歌面向平凡的生活,表达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怀和企求,它们是生活化的,个性化的,《如果说》(胡宏伟词  马登弟曲)这首歌,采取对话形式,亲切自然:

这里展开了对平凡生活的思考:英雄原来也是平凡的人,也与一般人一样要吃好、喝好、玩好,要过富裕的生活,只是他能先人后己,先国家后自己。这首歌从生活展示超越平凡的心路历程,曲谱体现了对话的亲切和超越的昂扬,烘托出一颗美的心灵。可见,雷锋赞歌张扬了人文精神,寄托了亿万人的情感诉求,因此是真、善、美的。

二、雷锋赞歌开拓了音乐文化领域

人类是伴随着英雄赞歌进入文明社会的。雷锋赞歌与一切中外英雄赞歌一样,大多具备浓墨重彩、高昂慷慨的特点。不同的是,过去中外历史上的英雄赞歌,大多是献给神明和帝王将相的,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而当代中国的雷锋赞歌,恰恰是赞美平凡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既赞扬学习雷锋的广大群众,也包括学雷锋的歌者自己。这是歌颂人类自身、群众自身的英雄主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赞歌。可见大批雷锋赞歌的出现,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拓,无疑也是音乐文化领域的开拓。

学雷锋活动初期涌现出大量各具特色的进行曲式赞歌,使人想起革命年代的战斗歌曲。中国人民把和平建设时期的社会变革,把人的精神领域的变化,改变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革命,也要有战斗的姿态。大量涌现的进行曲式的雷锋赞歌,正是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一个特色。

例如,《学雷锋,开创时代新风》(狄向红词,王焱曲)这首进行曲是这样开头的:

第一句话开头用了一个八度,第二句话开头用了一个大六度,响亮地呼喊出雷锋的名字,让人知道一个明确的主题。开头的其他部分,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很小,很紧凑,体现了一个军人严谨高效的做事风格,虽然旋律起伏不大,但其中蕴含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催人奋进,第二部分,作者用一个八度把旋律拉开:

这种迂回曲折的线条,把雷锋对人民的一种深沉情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以及人民对雷锋的一种关爱、怜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雷锋短暂的一生既平凡而又伟大,他胸怀崇高目标,脚踏实地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妈妈,您梦见了我吗》(李幼容词  徐锡宜曲)这首歌,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冬天,我是您暖心的炉火;夏天,我是您蒲扇一把;中秋,我是您窗前的月亮;春节,我是您眼前的礼花!啊,妈妈,子弟兵的妈妈!”這首歌在最后说:“处处有雷锋,您就有幸福的家!”这表明了雷锋和雷锋式的好青年继承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献身精神,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道德、新风尚。雷锋成长为一个新战士、新公民和新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改造社会、追求文明进步和雷锋本人自觉努力、积极进取的成果。“小小少年志向大。胸前飘着一团火,点燃人间千里霞。啊,雷锋的故事谱新篇,传说千万个你我他。……雷锋的精神化春雨,滋润锦绣好中华。”(《千万个你我他》,吴善翎词  李延忠曲)这首歌反映了人们对新型人际关系,对健全美好社会的自觉追求。可见,响彻各个角落的雷锋赞歌,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人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只是赚钱,“一切向钱看”,因而认为不需要雷锋精神,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同步前进,需要造就高尚道德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雷锋把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现实的追求相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把为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与自我完善统一起来,可见,雷锋精神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导向。改革开放时代也有了新的雷锋赞歌:“多少双眼睛凝望着红星,多少颗红心呼唤着春风。在这中华振兴的今天,人民怀念你啊雷锋!”(《怀念雷锋的歌》,魏宝贵、邬大为词、宋书华曲)“冰化雪消,山河奏凯,雷锋在春天里归来。回到了熟悉的军营和校园,回到了久别的小巷和大街。像春风吹醒了麻木的世态,像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怀。”(《雷锋在春天归来》,梁宠传词,何超立曲)。

雷锋赞歌的出现不仅仅是政治对艺术形式的选择,也是艺术选择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自己独特的精神内容。这种“双向选择”是经过人性考验的,是时代的、历史的,因而具有文化艺术传承的价值。

三、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有广阔前景

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令人不安乃至触目惊心的事,人们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我们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共识: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新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也为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揭示了美好前景。

新时期的雷锋赞歌,像许多新民歌一样,尝试使用了个性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以通俗唱法歌颂英雄是不多见的,这首《最美的情怀》(由李幼容作词 孟宪斌作曲)做了成功的尝试,其以独特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大量使用了切分、附点:

歌曲加强了节奏感,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仿佛是节奏鲜明的鼓点,声声敲击人们的心扉。后面的抒情部分以八度跨越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听众的注意力。这首歌把心灵深处最动人的情感显现出来,让人激动,让人振奋。这首歌的创作实践,证明了英雄颂歌的表现形式并无禁区,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不断深化雷锋赞歌的创作大有可为。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多样性、人性的复杂性来着眼这个“深化”问题。

中国新一轮“雷锋热”更有时代感,雷锋形象变得时尚,雷锋骑摩托车、参加体育运动和理新潮发型的照片出现了。我国香港《南华早报》称,这次我国学雷锋的热潮中,媒体更倾向展示雷锋人性化的一面:喜欢跳舞、照相,在最新有关雷锋的出版物中还包括了他与女友的通信。这些更开放的姿态让雷锋这一传奇的偶像人物,更具新时代的亲和力、感染力。今天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创作、演唱新的雷锋赞歌时,或者创作、演唱其他平民英雄、道德楷模的赞歌时,就要重视真实性、平民性,同时要关注人性化、个性化,也要讲究亲和力、感染力。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轻音乐常被斥为靡靡之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上世纪80年代,海外和我国港台音乐进入大陆,以邓丽君为代表的通俗声乐倾倒了一代人,至今仍受到普遍的推崇。邓丽君歌曲风靡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的精神天地无比广阔,人的情感世界无比丰富,所有的人都会有生老病死,都会有挫折和困惑,都会有希望和失望,都会有癖好和憎恶。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人很难避免的,人的心灵需要抚慰,情感需要温暖。文艺能抚摸人们情感和柔软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的得更好?关怀人生、抚慰心灵,这些本来就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创作、演唱雷锋赞歌和有关一切“中国好人”赞歌的题中应有之义。雷锋和许许多多新雷锋的赞歌,作为中国民歌的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责任编辑:张斐然)

猜你喜欢
精神生活音乐文化创新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室内设计的几点思考
诗歌的无用之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农村留守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