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云
【摘要】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西医主要以促胃动力药和抗抑郁药为主来进行治疗,效果一般,而中医对FD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在治疗FD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解郁;益气健脾
【中图分类号】R573.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20-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经过相关的辅助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中医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名,但以其临床主要症状(主要是上腹痛、烧心、上腹胀满、嗳气、纳差、恶心、呕吐等)应属祖国医学“痞满”、“胃痛”、“嘈杂”、“呕吐”、“纳呆”、“呃逆”等范畴。FD的病因多由情志、饮食、劳倦、寒温失宜等因素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云:“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方药中[1]认为脾胃纳运失常,气血不畅,不通则痛,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发病机理。陆青媛等[2]认为,FD病机以脾虚为本,气滞、湿阻、胃络瘀阻等为标,以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董建华[3]认为, 肝郁是发病的条件,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胃气不降是引发主症的原因关键所在。单兆伟[4]把叶天士的“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作为其发病部位及所在病机,认为病变部位在胃,而此处的胃为脾胃之功能,肝脾胃同居中焦,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其功能的协调有赖与肝脏的疏泄调达,另外与肺也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FD中医辨证的规范性标准尚未明确,临床分型多样,病因病机也不尽相同,国内众多学者对本病也有不同的辨证分型。李淑贞[5]认为,肝失疏泄为FD的病理基础,将该病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湿阻、肝郁脾虚、肝胃阴虚、肝胃瘀血6型。在治疗上以疏肝和胃汤为基本方,再根據不同的症候随证加减。冯少华[6]将本病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兼挟痰湿、肝郁气滞血瘀和虚实夹杂混合3型,分别采用健脾助运、舒肝理气活血以及和中消痞法治疗,效果明显。谈娴娴等[7]以朱丹溪“凡郁皆在中焦”的观点为宗旨,认为气、血、痰、火、食、湿为中焦的基本病理因素,用越鞠丸加减治疗120例,总有效率为95.0%。笔者于临床实习期间,记录导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验案1例,现展示于下。
患者李某,女,63岁,2014年9月8日初诊。患者胃脘胀满不适1年余,加重1月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饭后明显,无胃痛,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自服吗丁啉、胃复安治疗,效果一般;期间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未给予重视;1月前因生气后上述症状加重,遂于门诊就诊,现症见:胃脘胀满,偶有胃痛,伴两侧胁肋部隐痛,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纳差,无饥饿感,神疲乏力,眠差,醒后难寐,大便稀溏,小便可。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弱。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为痞满。证属肝郁脾虚。治法: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方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2g、白芍12g、党参30g、茯苓15g、炒白术30g、半夏6g、陈皮12g、山药30g、煅瓦楞30g、浙贝片12g、炒麦芽30g、神曲20g、合欢花30g、甘草6g。7付,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日一剂。
二诊:9月16日。诸症减轻,无胃痛,偶有反酸、烧心,纳一般,眠可,大便稍干,1-2日行1次,小便可,上方改炒白术为生白术30g,继服7付。
三诊:9月25日。诸症均减,无反酸、烧心,纳可,眠可,二便可,上方去煅瓦楞、浙贝片,继服7付。
四诊:10月6日。诸症几平,舌苔薄白,上方去半夏、神曲,继服7付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年龄较大,正气日渐亏虚,脾胃虚弱,中焦运化无力,加之患者生气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脾,以致脾失健运,脾胃更加虚弱,脾胃升降失职,诸症尽显。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白芍敛阴养血,柔肝缓急,两药相配补肝体而助肝用,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患者年事已高,脾气虚弱,加之木郁犯脾,故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脾虚水湿不得运化,易聚湿生痰,加用半夏、陈皮以和胃燥湿化痰,诸药组成柴芍六君子汤,疏肝郁,健脾运,使得肝气调达,脾气得以恢复。山药补脾益气,神曲和胃消食,炒麦芽健胃消食,且能疏肝郁,煅瓦楞、浙贝片制酸,合欢花解郁安神。患者二诊时大便稍干,炒白术燥性较大,故改为生白术健脾而不燥。三诊时无反酸、烧心,方中使用煅瓦楞、浙贝片主要取其制酸之用,故去之。四诊患者舌苔薄白,痰湿之象以不明显,加之老年人津血亏虚,半夏久用易伤阴血,神曲在煎药过程中易糊锅,故去之。老年人脾胃虚弱,精血不足,治疗时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以固护正气、脾气为主,切不可攻邪伤正。
参考文献
[1] 方药中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218.
[2]陆青媛,邱智.健脾助运通降胃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8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1):31.
[3]王长洪.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学术经验系列之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论治经验[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26(7):289.
[4]顾萍.单兆伟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8(1):52.
[5]李淑贞.浅论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J].河北中医,2001,23(3):196.
[6]冯少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J].光明中医,2006,21(11):87-88.
[7]谈娴娴,钱玉凡.越鞠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测[J].新中医,1998,30(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