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慧玲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对防范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0名儿童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儿科病区的护理人员以及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分析500名儿童护理过程中的投诉事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儿科护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多次穿刺失败给患儿带来痛苦、输液的速度不合理、病情观察不及时或者不准确、消毒隔离不当而导致患儿感染、护理服务欠缺、护理人员与患儿父母沟通不当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用药欠妥、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儿在护理期间出现跌落、坠床等问题。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共20起,发生率为4%;护理不良事件一共发生5起,发生率为1%。讨论 对本次研究的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不良事件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儿科护理对象为年纪较小的儿童,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患儿的看护和管理,注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医院要加强儿科护理的硬件支持。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號】1004-4949(2015)02-0495-02
儿科护理的对象都是年纪较小的儿童,因为儿童年龄小,不能够详细准确的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痛苦,由于病情的变化较快,难以预料,因此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与医院护理的其他课室相比较,儿科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目前,儿科护理的安全和质量成为了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属着重关心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不断完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护理中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儿科护理的安全,保证患儿的安全和治疗,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0名儿童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本院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意外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0名儿童患者作为一般资料,其中发生25起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将25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5名患儿中男生有15名,女生有10名,年龄均在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岁。25名患儿中包括11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7名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4名患儿患有循环系统疾病,2名患儿患有血液系统疾病,1名患儿患有其他疾病。
1.2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对儿科护理中出现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的25名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2、结果
2.1 安全隐患
本次研究中,共有20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安全隐患,主要事件发生依次是多次穿刺失败导致患儿疼痛5起(25%)、输液的速度过快或过慢4起(20%)、消毒隔离不当导致患儿感染3起(15%)、护理的服务有所欠缺3起(15%)、病情的观察不及时或者不准确3起(15%)以及护理人员与患儿的父母缺少有效沟通2起(10%)。
2.2 意外事件
在儿科护理中,由于儿童的年纪较小,难以描述自身的病情,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件。经过分析和调查,儿科护理中容易发生用药错误0起、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1起(20%)、患儿在护理中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2起(40%)以及输液管脱落等意外事件2起(40%)。
2.3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经过本次调查和研究发现,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都是导致患儿发生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的主要因素。在儿科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在护理过程中,多次穿刺失败给患儿带来了疼痛,且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管出现了脱落。由于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和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患儿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引发的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共12起(48%),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正引发的事件共8起(32%),而因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引发的事件共3起(12%),其他因素导致的事件共2起(8%)。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患者的就医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对医院的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中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发生率则反应了护理的质量,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我国相关调查发现,近些年来儿科护理中发生了越来愈多的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在儿科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科与其他科室不同,患者的年龄较小,难以详细的描述病情,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使儿科护理中出现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因此,要对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改进儿科护理,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提升综合素质,在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热情的服务患儿,保证患儿能够获得安全护理和高效的治疗。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例如,在患儿的穿刺和输液过程中,要一次性完成,避免因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输液过程中,要固定好输液管,防止输液管脱落;其次,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记录,及时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当出现异常时,要及时的与患儿家属以及主治医生进行沟通,防止患儿的病情弱化;再次,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巡护和管理,加强对患儿的查看,防止患儿出现坠床、跌落等意外;最后,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法律观念意识。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要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在确保患儿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确保自身的权益,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综上所述,儿科护理要全面、系统的进行护理管理,医院要重视儿科的护理,给予儿科护理人员更大的支持。护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加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减少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11)
[2] 刘娟;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0)
[3] 宋凤霞;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养生;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