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雯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静脉输液中常见问题及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疾病的儿童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依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护理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 (30.00%),实验组患儿依从性良好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解决儿童输液中的常见问题,能确保儿童输液护理质量,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患儿恢复身心健康。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6-01
儿童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1]。然而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血管细,而且患儿又有哭闹、易动、不配合,家长心情急躁及个别护士自身因素等影响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2]。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我科室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给予患者安全护理。为进一步探讨儿童静脉输液的护理,特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60例静脉输液患儿,对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6岁。患儿均无心,肝,肾等其他疾病,无神经精神方面异常,所有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实验组30人,男患儿16例,女患儿14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6.19±1.88)岁。对照组30人,男患儿15例,女患儿15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6.29±1.96)岁。确保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技术进行静脉输液。实验组患者应用安全护理技术,具体内容如下所示。①在输液室的环境布置上可多样化,选择一些符合孩子审美眼光的图片,比如:米老鼠、维尼熊、海绵宝宝等,让孩子爱不释手,同时光线必须充足,消毒设施完善,給孩子创造出温馨、舒适、健康、卫生的环境。②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对较小幼儿(1周岁以下),首选定位于头皮静脉,如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对较大患儿一般选择手背、足背、肘窝和踝静脉等。③充分认识到儿童的特殊心理反应:对待婴幼儿,应给予哄逗、抚摸和加倍关爱;对已懂事的患儿进行诱哄表扬,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群体相互影响效应。注意语言技巧和语气的平缓,多用些鼓励和表扬词语,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④加强医患沟通:护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并注意语言艺术,要善于倾听,化解矛盾和分歧;重视患者需求,多进行换位思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⑤加强技术操作训练,提高穿刺成功率。练就稳、准、快、好的过硬穿刺技术。科室安排专门业务学习时间,针对小儿生理、心理、静脉的解剖位置和分布走行特点,头皮静脉与手足背静脉穿刺的差异点,对不同部位,不同病情的小儿静脉特点,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⑥坚持三查七对,注意培养护士的道德观念,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及医院的形象,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告诫护士必须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改进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促使护士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同时加强各环节衔接,以有效地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⑦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自我调节和减压,进一步培养护理人员的顽强意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空气栓塞和静脉炎。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X±s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静脉输液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护理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影响儿童静脉输液安全的原因主要包括输液环境、患儿静脉情况、小儿心理因素、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精等。儿科的输液环境,一般一个患儿生病,多数有两三位家长陪护,而门诊输液大厅又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和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常常人满为患,加上门窗紧闭,空气流动性差,导致室内的空气含菌量增大[3]。孩子又活泼好动,很难限制其在特定区域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危险性。此外,小儿血管比较细,充盈度差,肥胖皮下脂肪层较厚,血管隐蔽不易找到血管,儿童恐惧、哭闹、乱动、极度不配合、不易固定等,都给穿刺到来了一定程度的难度[4]。所以,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一些年轻的护士一旦遇到肥胖,危重患儿或家长不合作时,会产生紧张、胆怯、担心的心态,影响穿刺成功,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本研究显示,对于儿童患者针对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后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 (3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针对儿童输液护理难的特点,我们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指导家长共同参与,具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合理的方法,既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又给患儿及家长提供快捷,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5]。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依从性良好发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解决儿童输液中的常见问题,能确保儿童输液护理质量,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患儿恢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伍晓莹,张宵宵,陈小鸽.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1):18.
[2] 红丽.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112.125.
[3] 香能.小儿静脉输液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32-133
[4] 李英兰.门诊4,7t,输液室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8(15):157.
[5] 伍晓莹,张宵宵,陈小鸽.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