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2015-10-21 20:03蒋素勤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心绞痛

蒋素勤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心绞痛再次发作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再次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阿托伐他汀近远期疗效更佳,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4-01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所致,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可进展至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1]。目前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调脂药物,本文分析了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症状,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研究对象同时排除肝肾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生命体征不稳定、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他汀类药物过敏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3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52岁~75岁,平均年龄(61.64±8.25)岁;体重55kg~84kg,平均体重(65.38±11.65)kg;冠心病病程2年~12年,平均病程(5.32±1.64)年。

实验组患者共计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0岁~76岁,平均年龄(61.83±8.48)岁;体重54kg~85kg,平均体重(65.12±11.33)kg;冠心病病程1年~15年,平均病程(5.41±1.70)年。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冠心病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应用硝酸酯类、抑制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片(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mg,国药准字H20065120)治疗,20mg/次,1次/d[2]。

实验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国药准字J20120050)治疗,20mg/次,1次/d[3]。

1.3评价指标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

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下降的ST段回升,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倒置T波变浅50%以上或由平坦转为直立;

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静息心电图未改善[4]。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制复杂,与冠脉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激活、血栓形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后,可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继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不完全闭塞,心肌供血供氧发生急剧的暂时性中断,从而引起心绞痛。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脂蛋白进入内膜,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脂类物质大量沉积于血管壁,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冠状动脉不通畅。心绞痛病情进展迅速、变化多端,如处理不当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重视二级预防,推荐在应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类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其中降脂治疗是心绞痛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5]。

他汀类药物以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为代表药物。两者均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活性而限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斑块面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对血管内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后脂质聚集减弱,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于稳定,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6]。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强,可更好的控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更有利于保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本研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者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辛伐他汀治疗者的88.24%;阿托伐他汀治疗者随访1年内心绞痛再次发作率仅为5.88%,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者的23.53%。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阿托伐他汀近远期疗效更佳,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魏贵红,林邹琼.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70~72.

[2]刘恩代.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A):8~9.

[3]邹文,李海涛,翟英惠,等.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8):5516~5519,5526.

[4]庞东,鲁璐.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5~6.

[5]李勇逵,杨彩红,郑玉美,等.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64~1365.

[6]孙少平,黄钟声,阮威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2013,8(9):31~32.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心绞痛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辛伐他汀与血脂康一样吗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同是心绞痛,“性情”大不同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