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洁 邹文远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的相关性,为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探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并通过CT灌注进行诊断扫描,分析诊断扫描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和特点。结果:180例脑梗塞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证和中脏腑证二证型,其中中经络证患者共138例,所占比例为76.67%,明显高于中脏腑证患者(p<0.05);CT扫描和中医辨证分型脑在病灶数目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经络证患者,最常发生单发腔隙梗塞,中脏腑证患者中,最常发生大面积梗塞(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可结合头颅CT扫描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检查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辨证分型;头颅CT灌注;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59-01
本研究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分析和探究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的相关性,为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80例,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90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54~86岁,平均年龄为(69.5±1.02)岁。患者入院时间分布范围为2h~7d,平均病程为(72.5±4.58)h。所有研究对象依照临床表现症状、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结合CT及MRI均确诊为脑梗塞。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探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并通过CT灌注进行诊断扫描,分析诊断扫描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和特点。
1.2.1辨证分型
均参照《中医内科学》上关于急性脑梗塞的进行辨证分型,首先应该制定统一证候诊断表,由3位资历丰富医师进行综合判定,以两人以上共同结果作为最终辨证分型结果。[1]
1.2.2扫描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后,1d~3d内进行头颅CT診断扫描,仪器为GE64排螺旋CT扫描仪,以OM线为基线零,作0~10cm的横断面扫描,层厚以及层距均为10cm。[2]
1.3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2.1180例脑梗塞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180例脑梗塞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如表1所示。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证和中脏腑证二证型,其中中经络证患者共138例,所占比例为76.67%,明显高于中脏腑证患者(p<0.05);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临床研究表明,脑梗塞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3]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扫描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脑梗塞患者,在不同病灶数目方面和中医辨证分型几乎符合,另外,中经络证患者,最常发生单发腔隙梗塞,中脏腑证患者中,最常发生大面积梗塞.临床上可参照中医辨证分型,结合头颅CT扫描进行检查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学斌.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4(08)
[2]张永全,邢军,张惠玉,仝树坡,熊瑜.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辩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09)
[3]张海萍,辛莉.急性脑梗塞CT检测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J].中医学报,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