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玲 杨小玲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99-01
支气管哮喘是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可逆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增多等病理变化。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随着空气污染等因素日趋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逐年增多。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根征。
1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若基础FEV1(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PEF变异率(用呼气峰流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测一次)≥20%,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分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型。
2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为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维持正常活动能力(包括运动),避免治疗副作用,防止不可逆气流阻塞,避免死亡。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规范、持续、个体化。强调分期治疗,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解挛治疗联合抗炎;缓解期长期抗炎治疗,控制发作、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常用药哮喘治疗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具有抗炎作用和症状缓解作用两大类,某些药物兼有以上两种作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等,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及静脉应用等。
3护理要点
在病人发病初期要尽量的卧床休息。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与良好的休息。室内要时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所在房间最好可以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最宜温度20至22摄氏度,湿度50%至60%。室内禁止吸烟,以及有刺激性的气味,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根据病情适量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不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避免再接触会诱发疾病的过敏物质。研究证明吸入性药物是哮喘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讲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用药后的病情观察。飲食适宜营养丰富,清淡,不要使用有刺激性气味或味道的食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吃,咖啡对这个疾病有意想不到功效,所以平日也可适当饮用咖啡,食量的话要做到少食多餐,未饱先止。忌食诱发患者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多饮水,饮水量每日在2500毫升至3000毫升。多吃水果和蔬菜。消除患者的紧张与恐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身边最好有家人24小时陪伴,一方面可以陪患者聊聊天鼓励患者,一方面可以随时观察病情,如有发现病人面色发白、大汗淋漓、神志模糊的要赶紧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