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露 唐龙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了小儿手术患者特点及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小儿手术患者80例护理配合资料,加以分析体会。结果:做好手术护理配合工作,配合手术顺利完成,8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无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根据不同年龄期小儿的心理、生理、解剖和病理的不同特点,配合小儿手术,做好护理工作。
【关键词】小儿手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24-01
小儿与成人不一样,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组织器言的构造与功能,随着年龄而变化。对疾痛和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有显著的差别。尤其在心理方面,小儿手术患者多表现出异常紧张和恐惧、剧烈哭闹等[1-2]。如何让手术患儿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期,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小儿手术患者80例护理配合资料,加以分析体会,下文做具体报道。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小儿手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在出生后1月~13岁,手术原因有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急性阑尾炎、隐睾、肠扭转、外伤等。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基础麻醉、静脉吸入麻醉、骶丛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局麻等。经过相关的手术护理配合,8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无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疗效显著。
2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物品准备
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及全身情况。准备好手术中所用物品,如抢救药品、氧气、吸引器、电刀、吸痰管等。小儿手术要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呼吸道阻塞引起的窒息,因此不论手术大小均需开通吸引器,备至手术床头,选择好合适的吸痰器,备好生理盐水;手术器械选用精细的刀、剪、止血钳、拉钩、小儿电刀头等。婴幼儿手术,需备好小儿约束带,垫肩用的布单。
2.1.2心理护理备
小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又没有亲人在旁,会增加他(她)对手术的恐惧与不安。要求医护人员从术前到术中应充当母亲与老师的角色,关心、爱护、说服患儿,取得其信任,使其合作,减少哭闹,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1.3调节室温
调节手术间的湿温度。因小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手术间的温度应控制在24℃~26℃,湿度在55%~60%,以防止术中散热过多而体温下降,影响呼吸功能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2.2术中护理配合
2.2.1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观查患儿呼吸、脉膊、口唇色泽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便于及时救治。注意小儿体温的变化,小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易适应,体温不稳定[3]。体温过度可引起脱水和惊厥。夏季手术易发生高热,术中需降温,防止体温继续上升;冬季应记注意保温,防止术后硬肿症及术后肺炎的发生。
2.2.2体位护理
小儿手术体位的固定既要保证手术野充分暴露,又能使患儿安全舒适,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避免并发症。由于小儿不善表达,要求护士有过硬的基本功,细心、妥当地固定好小儿手术体位。小儿一般采用4种手术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及膀胱截石位。无论何种手术体位,均应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枕垫、搁手、搁腿架,如仰卧时新生儿用“T”字架,6个月以上小儿用大字架等,架上应铺好橡皮单及布垫,使用约束带时应隔一层软布或治疗巾,严禁直接固定在裸露的肢体上,束带要求固定在关节活动处,松紧适宜,四肢不可过分牵引或伸展,以防关节脱位或神经损伤[4-5]。
2.2.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小儿舌体相对较大,鼻腔咽喉狭小,颈部短,下呼吸道狭窄,喉反射不完全,加上术中有些全麻药如氯胺酮等易引起呼吸抑制和喉头痉挛,有时由于禁食、禁饮不完全,易引起呕吐,误吸窒息等。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术中用过的器械及时收回,以免过多过重器械压在患儿身上,影响患儿的呼吸循环。
2.2.4注意体温的变化
小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易适应,体温不稳定。体温过高可引起脱水和惊厥,术前高热的患儿必须降温后才能手术,术中还需注意体温的变化,防止温度继续上升。冬季应注意保暖,防止热量散失及术后呼吸道感染。小儿体温每增加一摄氏度,心率加快15~20次。
2.2.5静脉输液的护理
要根据患儿的年龄数及手术部位决定穿刺部位。头颈部手术,应尽量选择下肢、足背静脉输液。胸腹部、下肢手术选择上肢静脉,新生儿及婴幼儿尽量选择头皮静脉。
术中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有无外渗、外漏及阻塞,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根据术中出血情况,患儿血压的高低,调节输液速度。如有外渗、外漏及阻塞应及时更换部位,并处理渗漏处(湿热敷、按摩),在推注药物前,应观察有无回血,有无外渗。
2.3术后护理配合
协助麻醉医生将患儿口腔、气管内分泌物吸除干净,避免患儿误吸;患儿在清醒过程中,经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相应的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如易发生坠床、静脉输液针脱出等。因此,要加强安全护理,守护在患儿身旁,防止坠床,并妥善固定静脉输液穿刺针,防止脱出;术后常规给氧,注意氧饱和度的变化,待患儿基本清醒,停止给氧后,血氧饱和度>90%,方可送回病房。
3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配合是小儿手术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精益求精,尤其是在小儿静脉穿刺的时候,尽量做到一针就行。同时做好患儿各方面的护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做好静脉输液的护理,做好患儿术后相关的护理工作,这样有利于患儿病情的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燕,米华瑾.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J].河北医药,2003,12:927.
[2]黃玉梅.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318-319.
[3]王婷婷,董慧春.小儿手外科手术150例的护理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1,06:553-555.[4]谢沛含.小儿疝气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卫生产业,2014,26:97-99.
[5]常学进.小儿手术的巡回配合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0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