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作用

2015-10-21 20:03王霞张立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护理干预

王霞 张立娟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心内科急诊,起病迅速,病死率很高,一旦发病,会对患者产生致命的生命威胁。这种病情在我国的医院时有发生,并且呈现递增趋势。如果医院不能够及时有效地、科学地、恰当地处理患者的疾病,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我院医护人员运用一系列护理干预预防的方法来对患者实施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预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患者伤愈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16-01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的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梗死。它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为缺血缺氧导致的胸骨后疼痛,还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出现,譬如: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升高、进行性的心电图变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如果有患者,就必须及时地给予护理干预预防并且治疗,要不然非常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者甚至是死亡。护理干预预防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地做好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好转的前提,同时也是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途径之一。现就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预防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我院在2010年至2013年共接收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都进行完整地保存,所有患者均给予了良好的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就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几方面的分析:

一、一般资料和内科护理方法

1、我院在2010年至2013年共接收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保存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调查显示,男性48例,女性35例,年龄32岁-78岁,平均55岁。通过对83例患者进行基础性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在此基础上也确定了病情的具体情况。概括为:13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7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23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8例广泛前壁壁心肌梗死患者,12例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

2、临床治疗它主要包括的内容是运用溶栓治疗,然后进行对症下药,达到具体病症具体解决。

3、所有接收的患者经过及时地治疗与处理之后,都会进行适合的内科护理对患者进行再保护和预防,而其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包含有:①饮食性护理干预:告诉患者只能吃一下适合的饭菜,不能抽烟喝酒,为他们列出一个大致的饮食清单,还要进行监督与查看患者的进食情况,以免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假如有患者发生紧急缺血缺氧,那就得严禁患者饮食,只能等到情况缓解以后再吃一些简单的流食,并叮嘱他们多喝白开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②心理教育护理干预:工作人员应多关心患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并宣传医学的急救措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治疗进展以及需要注意的情况,告诉他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医护人员尽量地多关心、鼓励、开导患者,让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与期待,解除他们的担心、紧张、烦躁的情绪,向他们说明医疗的设备先进,医生精湛的医术,并且和家人一起体贴入微的照顾患者,放松患者的心情,这样对治愈他们的病情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无法抑制病人的情绪时,也可以采取特殊的手段。③一般活动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氧气供给等,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能够保持呼吸正常以及充足的脑部供血,以免发生缺氧现象,一般时候让他们稍微地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说:洗脸、吃饭、动动手、动动脚等,慢慢地让他们能够自己活动。切記,在活动的时候,要有医护人员和家人的陪伴,并随时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生恶心、头晕、心率加快、胸闷、气短等症状马上进行治疗。④医药性护理: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具体药物的性质及其适用的人群来选择恰当的药物,注意观察患者,避免他们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及时供给氧气,护理人员需适当得减慢输液滴的速度,切记一定要合理约束,否则滴的太快容易引起头晕等不良反应。⑤紧急性护理:严密监察患者休克、昏迷等严重的并发症。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看看他们的行为语言有无不良、面色是否正常,手脚是否颤抖,还需注意有没有恶心、头晕、心跳加快等表现。

二、显著效果

我院对于接受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及时地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其中有了明显效果,也就是治愈的达到37例,有了显著改善的达到42例,没有明显起色的只有4例(我院建议他们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进行治疗),纵观整体效果非常不错,一共达到79例。通过我院医生及时地治疗以及医护人员的内科护理预防后,其中治愈、好转、未愈例数,统计整理为37例、42例、4例。调查得出:有效例数占患者总数的大多数,而未愈患者也有的进行了手术治疗,有的病患转院,从而进行更好地治疗。事实证明,护理干预预防的实施将对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有着几个方面的特点,一般为胸闷、心绞痛、心率加快等现象,患者还会出现疼痛乏力、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症状,因此要确诊实属容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我院护理人员及时地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记录与科学的护理,在一定的时间内检测与观察分析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分类整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医生的救治工作提高了科学效率。我院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科学而有效的护理工作,对于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且对于加快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也应通过心理辅导等方法来安抚患者的心态,科学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患者采用对症的内科护理干预,让患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概率,这样就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也实现了我们治病救人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文世红;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言;2012年07期;70-71

[2]王海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05期;135-136

[3]孔庆兰;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年08期;402-403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护理干预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