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祁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白内障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以便于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对象,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视力大于5.0的人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3天、3个月视力大于5.0的人数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相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恢复快、损伤小、易于操作等优势,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25-01
目前,老年性白内障已经成为了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日常生活照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手术治疗作为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疗效好、安全、时间短、创伤小已经成为了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1]。为了对白内障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且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加入本研究,将其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有19例女性,21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54—87歲,平均(57.4±2.3)岁,患者的病程为2—14年,平均(12.3±1.5)年;对照组中有17例女性,23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4—85岁,平均(50.6±1.9)岁,患者的病程为1—16年,平均(11.4±1.8)年。两组的一般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本研究的超声乳化仪以及人工晶体均由美国storz公司所提供,人工晶体的材料主要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光学直径为5.5mm。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来进行散瞳处理,并对其进行表面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11点方位角膜缘后2mm处行隧道切口,其切口长度为7mm,然后对其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然后超声乳化来抽吸晶状体核,再将其皮质吸出,然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来进行散瞳处理,并对其进行球后麻醉或表面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11点方位角膜缘后2mm处行巩膜隧道切口,其切口长度为5.5mm,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采用粘弹剂针头来将晶体核拨入前房,并用注水圈匙将晶体核圈出,抽吸皮质,然后再置入硬质后房人工晶状体于囊袋。
1.3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用%来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结果用卡方来进行检验。将P值大小作为判断统计学是否有意义的标准,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1天视力大于5.0的人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天、3个月视力大于5.0的人数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其首要任务就是让患者复明,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眼科治疗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小切口手术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所谓的小切口手术主要是指手术切口低于6mm,并在此切口内将白内障摘除。目前,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包含了超声乳化手术以及非超声乳化手术这两种方式,此种手术仅需在表面麻醉的情况下完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麻醉过度而对患者的眼部组织造成损害。
有学者认为[3],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疗技术,但其对于硬核性白内障以及过成熟期白内障等特殊情况,该治疗方式的效果相对较差,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则是其首选方式。有研究资料显示[4]-[5],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角膜散光的主要原因为缝合对角膜屈光、切口大小等,切口越大,其在术后出现散光的可能性也变得越大。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1天后,两组视力大于5.0的患者人数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天,3个月后视力大于5.0的人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结果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仍有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纳入研究的病例人数较少;二是病历的选择过于理想化,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
通过对本研究以及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两种治疗方式在一定时间段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基本一致,且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基本一致。基于此,为了提高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效果,一定要根据其患眼的具体情况来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且尽量行小切口,以便于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的视力恢复,降低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此外,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时,还必须掌握好手术技巧以及相关适应证,以便于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白慧然,张辉,李卉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巩膜咬切术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2990-2991.
[2] 郑卫东,谢茂松,黄礼彬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5):516-519.
[3] 赵镇芳,段香星,宋亚玲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07-1408.
[4] 高云仙,银丽,赵勇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691-2692.
[5] 刘霞,秦礼宝,李国梁等.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16):2380-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