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8赵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临床疗效

赵燕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作为研究区间,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共50例脊髓损伤同时合并下肢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对照组用地塞米松治疗,干预组患者以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短期内减轻患者脊髓损伤以及下肢水肿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气复脉;脊髓损伤;下肢水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22-02

下肢水肿是脊髓损伤患者非常典型的并发性症状之一,下肢水肿不但会对患者的的肢体功能造成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正常开展[1-2],严重时可能表现为肺部栓塞,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对患者的下肢始终症状进行处理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3]。为观察分析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作为研究区间,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共50例脊髓损伤同时合并下肢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以不同方案进行干预,证实了注射用益气复脉在治疗本病方面确切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数据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作为研究区间,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共50例脊髓损伤同时合并下肢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8例,患者年龄在40~7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6.1±2.3)岁;干预组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6例,患者年龄在40~7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5.7±1.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地塞米松,给药剂量为10.0~20.0mg,配伍葡萄糖注射液250.0~500.0ml剂量(浓度为5.0%),给药频率为1次/d,连续应用7d后改为地塞米松口服,0.75mg/次,给药频率为3次/d。持续用药7d后对疗效进行观察。

1.2.2 干预组

干预组25例患者给予注射用益气复脉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注射用益气复脉,给药剂量为5.2g/次,给药方式为注射给药,配伍葡萄糖注射液250.0~500.0ml剂量(浓度为5.0%),滴注速度按照40.0滴/min标准进行控制,给药频率为1次/d。持续用药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对疗效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疗效评估标准为: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水肿基本消退,无明显疼痛感;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水肿较治疗前有所消退,疼痛感缓解;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附表1所示(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针对25例干预组患者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进行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西药干预方案。其主要机制在于:注射用益气复脉的主要构成包括麦冬,五味子,以及红参在内,其中,红参的作用机制与强心甙类似,对缓解局部水肿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而麦冬则在改善患者机体耐缺氧能力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五味子对血管扩张的积极影响非常确切的。三种药物相互配合,能够促进患者心肌代谢酶活性视屏的提升,促进患者心肌营养的改善,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标本兼治,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短期内减轻患者脊髓损伤以及下肢水肿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雪莉,李洁,张力.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间歇导尿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8(01):92-93,94.

[2] 李长明,谢尚举,全仁夫等.电针秩边穴与水道穴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和排尿功能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4,10(12):3-6.

[3] 王曉丹,冯晓东,刘承梅等.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01):45-47.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临床疗效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