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坏疽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10-21 19:51彭悦王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影响因素

彭悦 王鹏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足坏疽发生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减少发生坏疽及截趾、截肢的风险。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足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回顾患者一般资料,选取资料完整者10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為坏疽组567例及未合并坏疽组517例进行足坏疽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二分类变量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总蛋白、HGB、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三者均与足坏疽呈负相关(OR<1)。白细胞计数、合并DR、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均与足坏疽的发生呈正相关(OR>1)。结论: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因素为合并DR、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合并足感染,保护性因素为总蛋白、HGB、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合并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往往治疗难度大,愈合时间长,如果能在临床治疗中注重危险因素的预防,注重保护因素的实施,那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 足坏疽 影响因素 保护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51-01

糖尿病足溃疡是一种难以治愈、病程较长的疾病,很多病人由于未能在早期重视并且得到有效的综合治疗而进展到足部甚至整个下肢的坏疽。一旦糖尿病足溃疡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坏疽,最终结局往往是大面积截肢,甚至死亡[1]。本次研究采用大样本案例进行分析,在总结并验证了既往学者们观点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研究项目,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足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选取资料完整者1084例,男性656例,女性427例,年龄(63.9±10.2)岁,病程(13.6±8.6)年。

1.2方法

1.2.1.利用回顾收集的1084例糖尿病足患者各项入院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城乡、吸烟、饮酒、高血压、CHD、脂代谢紊乱、高粘血症、PAD、DPN、DN、DR、是否既往行截趾(肢)术、是否初发溃疡、是否单发溃疡 、是否有诱因、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年龄、DM病程、FBG、2hPG、Hba1c、CHO、LDL、TG、HDL、STP、ALB、WBC、N%、HGB及BMI。

1.2.2按照糖尿病足患者是否合并坏疽,将资料完整的1084例患者分为坏疽组567例(52.3%)及未合并坏疽组517例(47.7%)进行分析。

1.2.3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诊断标准,糖尿病血管病(PAD)、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眼病(DR)诊断标准采用2006年美国ADA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资料不完善者,合并严重心衰、肾衰、肝衰的患者。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所有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是否合并坏疽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根据临床经验判断可能进入回归模型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2.1.1两组患者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

有意义的指标分别为年龄、DM病程、CHO、LDL、TG、HDL、STP、ALB、WBC、N%、HGB(P<0.05),见表1。

2.1.2两组患者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

有意义的指标分别为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合并DR、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P<0.05),见表2。

2.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按照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分类变量资料Logistic回归,入选指标有年龄、DM病程、CHO、LDL、TG、HDL、STP、ALB、WBC、N%、HGB、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合并DR、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有意义的指标(P<0.05)为总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合并DR、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其中保护性因素为总蛋白、HGB、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三者均与足坏疽呈负相关(OR<1)。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合并DR、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上述危险因素均与足坏疽的发生呈正相关(OR>1),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难治愈的一种。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全身疾病,极易形成足坏疽,因此在治疗上会比未合并坏疽的患者要困难许多。我们对567例糖尿病足坏疽者及517例未合并坏疽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影响糖尿病足坏疽的因素主要有总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合并DR、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其中保护性因素为总蛋白、HGB、既往行血管再通术,三者均与足坏疽呈负相关(OR<1)。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合并DR(糖尿病眼病)及DN(糖尿病肾病)、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PAD、合并DPN,上述危险因素均与足坏疽的发生呈正相关(OR>1)。

在本研究中发现感染是足坏疽发生的危险因素。在高浓度的血糖环境中感染菌会大量增殖并侵害患者的正常及受损组织,导致创面不易愈合,因此坏疽的发生率大大增加[2-3],这与国内刘石平[4]等研究相似。合并DR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较未合并者要多,差异具有显著性。DR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在眼底血管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DR的发生意味着患者全身血管流通性不佳,易发生血流阻滞,这会导致糖尿病下肢远端血管闭塞,患肢极易缺血坏死。本研究发现总蛋白、HGB的含量越高,患者越不易发生糖尿病足坏疽,因此,总蛋白、造血原料和EPO应该予以适当的补充。本研究发现,合并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足坏疽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与周娟[5]等研究相似。过量的脂质会沉积于神经细胞胞浆中,在过氧化因素影响下会产生过量自由基,进而损伤神经细胞膜,引起神经病变,导致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发生概率升高[6]。

PAD及DPN对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形成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发现,合并PAD、合并DPN是足坏疽发生的危险因素。神经病变的发生会加重细胞及组织损害,最终使神经细胞裂解死亡[7]。患者会发生躯体感觉下降、皮肤脆薄等问题,而足部作为人体与地面的主要附着部位,这些问题会减低患者对外界有害刺激的规避与反应,易发生摩擦、烧烫、跌倒等伤害,进而促生糖尿病足甚至坏疽[8]。PAD主要的致病机理是加速血管硬化,使器官组织尤其是身体远端组织缺血缺氧,促使足部坏疽发生。本研究认为既往行下肢血管再通术是预防糖尿病足坏疽发生的一种保护性因素。血管再通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疾病治疗,它能迅速解除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改善下肢愈合能力,改变临床转归。国内张进荣[9]等对8例患者采用该疗法并随访后,发现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患者行截肢手术。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在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管病变的基础上早期应用介入治疗,对预防及改善糖尿病足坏疽有益。

参考文献

[1] Frykberg RG,Verves A.Diabetic foot infection[J].Diabet Metag Rev.2006,22(2):225-270.

[2] Caravaggi C,Piaggesi A,Menichetti F.Diabetic foot infections[J].Infez Med,2009,17(suppl 4):77-87.

[3] Bader MS.Diabetic foot infection[J].Am Fam Physician,2008,78(1):71-79.

[4] 劉石平, 张志, 周智广. 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 21(3):257-261.

[5] 周娟. 2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相关因素的研究[D]. 川北医学院, 2010.

[6] Bader MS.Diabetic foot infection[J].Am Fam Physician,2008,78(1):71-79.

[7] 许樟荣.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 2(3):26-28.

[8] Majkowska L,Tejchman K,Slozowski P.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ambulatory car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Pol Arch Med Wewn,2004,111(5):579-587.

[9] 张进荣, 杜耀明, 吴小燕. 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11,17 (5):21-22.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影响因素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糖尿病足如何调治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及预防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