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娟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50例,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和观测,之后分析其确诊情况和阵次发生频率。结果:有84.00%的患者确诊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平均阵次明显高于无症状和混合型心肌缺血的平均阵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查和观测,可确诊其病情,并能够确定其阵次频率,是临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判断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54-02
心肌缺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心慌或昏迷等症状。而跟根据其有无症状将其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一般又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叫做隐匿性心肌缺血或无痛性心肌缺血[1],一般多发于心肌梗塞、伴有无痛心绞痛、单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患者中。而对其患者是否属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判断,临床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它可以良好的观察患者的ST段波动情况,并可根据其规定指标进行确定[2]。下面本文就我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检测探讨和分析,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5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5±7.9)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均需对其详细询问,并记录其病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及症状表现等,之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将其CM1、CM2和CM5进行正常导联,并设定心肌缺血间观察的间距,设定成1毫米,设定时按照其设定标准1×1×1的标准进行设定,而确定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标准为到达J点以下80ms的下垂型/水平型压低大于或等于间距1毫米时[3],确定其为有效。之后医护人员需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显示,对其变化时间、数值、ST段缺血的频率、幅度和时间等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并将其检查结果及病理资料给医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分析患者ST-T段心肌缺血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用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两者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确诊情况
50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有42例,占84.00%;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有7例,占14.00%;伴有其他病症混合性心肌缺血的有1例,占2.00%。
2.2所有患者缺血性ST段檢出阵次率对比
4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显示的无症状阵次为331阵次,每例患者的平均阵次为7.88阵次;7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ST段显示的有症状阵次为87阵次,每例患者的平均阵次为8.1阵次;1例混合型心肌缺血患者,ST段显示的有症状阵次为15阵次,无症状阵次为18阵次,平均阵次为5.4阵次。三组对比,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平均阵次明显高于无症状和混合型心肌缺血的平均阵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患者的确患有心肌缺血的情况,但没有表现出胸痛、胸闷、心悸或心慌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液的注入减少,导致其供氧减弱,从而造成的心肌异常现象,常表现出心悸、胸痛、胸闷或心慌等明显临床症状。将没有明显症状的心肌缺血叫做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它的主要表现为,患者患有心绞痛,但没有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能从事正常的工作或轻微劳动,并在休息时无症状,但会伴有血压升高或心率上升等情况;其发病时间较有规律性,多在凌晨12点至清晨6点发生阵次,或在清晨6点至中午12点时发生阵次,或在下午4点至晚上10点发生阵次[4];同时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而影响其心率加快的速度;并且大多患者不会在剧烈运动中发病。
临床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确诊,一般需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而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检查效率比较高的一种心脏病检查方法。它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饿敏感性[5]。它可以通过ST-T波动频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频次进行观察,不仅能够确定其阵次,而且还可以根据ST波显示判断其有无其他病症,及其发病时与日常运动中的联系等,因此成为临床检查并确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最好办法。并且通过本文的探讨也可了解其确诊的情况,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阵次达331阵次。并判断出患者日常生活中,伴有呼吸急促、有疲倦感或肠胃不适等情况,因此说,动态心电图是确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最好方法。同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过程中应注,在检查前需询问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心脏疾病、或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因心肌缺血易受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诱发。
总而言之,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查和判断,需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它不仅能够准确判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阵次,也可防止其他脏器并发的可能,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阚小杰.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2):142-144.
[2] 王向阳.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01-102.
[3] 米悦; 张平; 刘金荣; 高桂琴.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04):269-270.
[4] 张春生.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05):38-39.
[5] 胡振平.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5例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