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
在一个教师的教学生涯中,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初为人师的几批学生,优秀和后进的学生。祖国需要优秀人才去建设,这样的人往往被人给予很高的评价,然而在这一大群人中还有落后的群体。《礼记》里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意义。”强调的是教育需要真诚,唯有真诚,才能走近学生。
案例与分析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初为人师,我怀着满腔热情要使每个学生都得高分。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认真批改后还作出详细分析并记录下来,粗心的学生一个个难逃我的手掌心。记得有一个智力不错的女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很强,就是每次做计算题都要错,而且是一年级简单的进退位加减法,我顿时火上浇油:“你去请一年级的小朋友教你一天学会了再来读四年级吧。”放学后,居然真的有学生把她拉到一年级教室门口,还好一年级没学生了,她哭哭啼啼地来到我身边保证今后一定细心做题。这时正好她的爸爸来教室接她,知道这件事后,当众打了她几下。这下可好,事情闹大了,她往窗前走,还扯高了喉咙:“我不想活了,你打死我吧。”我连忙把家长拉开,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向家长认错。从此以后,我每天晚上打个电话问候她,作业做好后有没有认真检查,并讲几个笑话给她听,尽量使她开心。一个月过去了,她终于和我有说有笑了,而且还成了好朋友,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唱了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送给她和其他学生。
“箭伤肉体,话伤灵魂。”教师粗暴的语言会刺痛学生的心灵,批评中带刺,学生受不了,甚至有可能引起少年的夭折。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老师中肯而又真诚的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但出自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负责精神,而不是老师个人的得失。盛怒之下的批评,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我的座右铭。这句话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充满信心地前进,这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不难的。难的是那些后进的学生以及曾被老师狠狠批评过的优秀学生。要让那些“抬不起头”来的学生“抬起头来”,需要教师克服偏见,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们,深入地了解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案例与分析二:善待“后进生”
人们所说的“后进生”,绝不会是一无是处。正如人们往往看不到优等生的缺点一样,也常常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只不过是后进生的缺点突出些,使人不容易看到他们的优点。去年,我教三年级,班上有一个后进生杨×经常不做作业,数学成绩只有十多分,我辅导半小时只做对两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但我发现他的乘法学得比加法好,于是我降低要求,只要他天天背乘法口诀,做3×5+4之类的口算题,并鼓励他总有一天会考70多分。这学期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杨×在课堂上非常积极,经常在下面自言自语说出每一步怎么做,而且还板演了几道题,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我开心地笑了。有一个学生说:“老师笑起来真漂亮,杨×,陈老师喜欢你。”是啊!就这一节课,杨×每天做课堂作业和练习册,真让人想不到,我和他平时的交流一直是站在朋友的角度,终于成功了。
作为老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之树立自信心和前进的勇气。这种从内部产生的动力是无穷无尽的,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后进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后进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赞扬后进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后进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德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一颗老鼠屎搅混了一锅粥”的同时,更是把与“老鼠屎”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
可以理解:现在学校里都在搞各种考核,平均分、升学率、及格率是校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考核排名结果与奖金、评先、职称直接挂钩,与名师、名校评选直接挂钩,与学校、老师的前程直接挂钩……
但,理解不等于赞同。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它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教育非但無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
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颗“老鼠屎”对班级而言是六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一颗“老鼠屎”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一颗“老鼠屎”与一锅粥的问题时,就不应该消极感慨“一颗老鼠屎搅混了一锅粥”,而应该努力使这颗“老鼠屎”也变成锅中的粥!
结语:尊重学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提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师爱不等于母爱,严格不等于厉害。在严格要求又热情爱护中,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因而老师在严格要求中要体现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师生关系,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