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尼特凯《室内乐古典套曲(钢琴与小提琴)》演奏探析

2015-10-21 20:07胡广莹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演奏艺术室内乐表现力

胡广莹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俄罗斯作曲家施尼特凯《室内乐古典套曲(钢琴与小提琴)》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五个不同场景中的画面效果,以及本曲在演奏中独特的音乐处理手法,从而使其音乐在听觉上更具立体感。

【关键词】施尼特凯  室内乐  演奏艺术  音乐语言  表现力

《室内乐古典套曲(钢琴与小提琴)》是俄罗斯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创作的唯一钢琴与小提琴室内乐套曲,该曲以古典创作手法生动描绘了五个不同的场景,在欣赏和演奏过程中都带给人很强的画面感。

一、第一部分:田园诗

田园诗多描写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本曲为八六拍,以一个主题在不同变化中贯穿整个作品,以清新愉快的感觉不断地诉说着一种自然、静谧的气氛,如同早晨的阳光轻松地撒向大地,地上的植物在同一时间享受着温和的早晨;它包含一个古老的田园特色:西西里的节奏、旋律流畅的运动,在小提琴部分产生的,其中所述的节奏保持不变,但语调模式是变化的,而且音樂的发展是基于主题的重复和几个变种,节奏模式中出现的主题和伴随的声音给人一种流畅的色调。田园动态从pp至mf,在平静、温暖的色调中强调了整篇的抒情特色。演奏小提琴和钢琴必须是动态、质感以及复音节奏的脉动一致。

本曲1至8小节为主题,之后小提琴首次出现的八小节则是与主题对应的对题,主题与对题相互交织,不断变化出现交融,使小提琴与钢琴完美结合。

在演奏上,本曲为弱起开头,接着的第一小节虽然是八六拍,但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究:1.分成两部分,每部分3个音符为一组,每组的第一个音在演奏时可以做一点向下的处理,但并不死板,只是音头稍微突出的演奏;2.以六拍子的方面看,每个音符虽然在每组16分音符中的尾音较轻,但不是没有,而是不同色彩的每个音都能很清晰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本曲句子都是长句,音乐在横向行走中不断展开,所以,在演奏中句子的重音不能把句子切断,这种含有重音的色彩变化是音乐向前推进的动力,这使音乐如同车轮般不断转动。

从强弱来说,本曲没有强,而是在各种弱音的不断变化中呈现非常丰富的层次与色彩,这就是作曲者的高明之处,相反,在钢琴的独奏部分还出现了PP,这使音乐在一种极安静的状态中更为凸显出深深的感情,更能引起听者的注意。

同时,在小提琴与钢琴同时出现时则是非常整齐,双方是平行的两条线,并未相互交织,而是不断向前推进。本曲中,小提琴部分多次运用了长音的演奏方法,其绝妙之处在于小提琴的长音与钢琴的结合在C大调的主和旋中没有丝毫偏离,音符非常简单,但音乐却演绎得非常美丽。

二、第二部分:芭蕾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势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为ballo的指小词,ballo意为“舞蹈”。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其是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这种艺术如同哑剧,使用肢体语言及音乐来变换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及内心独白,芭蕾舞的每一个动作如同一句话,“不断地以一种极其优美的方式向观众讲述着每一个故事”,芭蕾舞的所有动作都配合音乐,是肢体与音乐完美融合的艺术。

本曲使用芭蕾的题材不断凸显着芭蕾舞艺术不断轻盈跳跃的美感由弱至强,似乎描绘着一个独立的芭蕾舞曲,刚开始是两个人,然后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声也在不断增加,渐渐的,跳舞的人越来越多,直至群舞,最后在整齐而华丽的群舞中结束。但是不论人数的增加或减少,舞蹈的质量都没有改变,依然轻盈。

本曲由两种不同的主题旋律构成,第一种:1至4小节,起初钢琴和小提琴一起共同演奏,在D大调主和旋中进行,和声统一,接着是钢琴的独奏部分,也是4小节综合前一部分小提琴与钢琴共同的音量,使其独奏部分也与前面的合作部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种:9至16小节,主旋律由小提琴演奏的同时,钢琴起到旋律中的映衬作用,使小提琴在这一旋律的演奏更加丰满,这段旋律有很强的走向性,每小节为一组,第一小节跳跃上行,而后一小节则轻盈地下行,从第17小节至24小节又是钢琴的独奏部分,与前面相同的是,这一部分又同时综合了前两种乐器合作的效果,钢琴的右手部分重复着前面小提琴的旋律,左手部分则重复钢琴右手搭配小提琴的衬托旋律,这使一个乐器单独演奏时不单调,又发挥着钢琴这一乐器演奏多声部旋律的优势。

与此同时,本曲也不缺乏如同芭蕾舞般伸展的魅力,如在25至26小节、65至72小节,右手部分中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推进音乐前进的同时,使音乐有很强的扩张力,而另一方面小提琴则以长音或强调四分音符帮助推动这种扩张的效果,这种感觉跟前面轻盈的弹跳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25小节开始至100小节,这一段呈现的是不同风格的舞蹈交织的效果,它包含充满美的伸展、轻盈的跳跃,以及不断重复但富有推动力的短小乐句,这使音乐在进行中变得丰富立体。不难想象,如果把本曲的每一种不同风格的旋律都让芭蕾舞演员表现出来,那将是一场华丽而盛大的演出。

在演奏中,小提琴多为轻快的跳音,钢琴也如此,虽然都是跳音在演奏中,但都是向前推进的而不是独立的,如同流动的小河,由无数的水滴组成,当水流碰到石头会飞溅起来,但不会脱离河流,还是不断地向前流动。本曲主旋律部分左手低音的走向非常重要,不但需要映衬右手和小提琴的旋律,同时主宰着整个旋律的基调,使旋律没有上浮感。在73至80小节,尤为突出的是钢琴右手部分为轻快而弱的跳音,此部分为伴奏,左手部分则不断地与小提琴相呼应,这使两条高低声部在不断交织的过程中钢琴右手不断轻弱跳跃,让这部分音乐在灵动中不断前进。

在101至125小节,多由上行或下行的八度音构成,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左手贴键且随着旋律的上下而向前推进,使听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低声部在上下流动。

三、第三部分:小步舞

小步舞曲是一种源于法国的三拍子舞曲,17世纪时由民间传入宫廷,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喜好和提倡,因此很快传遍欧洲,盛行于18世纪。小步舞曲以中庸的速度和优雅的风格为特色。早期大都从第一拍开始,但到了古典时期则变成了从第三拍开始,用于舞蹈场所的小步舞曲,速度一般比较慢,重音多落在第二拍上;作为单独演奏的乐曲,小步舞曲的速度通常都会较快。海顿开始将小步舞曲用于写作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以后许多音乐家也写作了小步舞曲作品,较著名的有贝多芬的《小步舞曲六首》和莫扎特的《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的第三乐章,虽已经脱离了舞蹈,成为纯粹的音乐作品,但仍然采用小步舞的节奏。

本曲是标准的三拍子的小步舞曲形式,音乐舒缓而美丽,具有竖琴般美丽的音色及白云般美丽的旋律。

本曲三拍子设计得非常巧妙,首先很明显在于每小节的六个音符中第一和第二个音符之间的连音线,这种记谱方式明确地向演奏者传达着三拍子不断循环的模式,而这种模式贯穿着整首作品,如同万花筒般在一个固定循环中表现着千变万化的美丽。

本曲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1至31小节)。这一部分由1至4小节的主题而不断变化,增加衍生出不同的呈现方法,首先由钢琴的右手部分开始,這一部分几乎没有连线,因为第一部分是一个不断的整体音乐在不停地向前推进而没有间断,钢琴把主题重复地出现两遍,就进入一个变化中的过渡段(9至15小节),这一段中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加上装饰音,使三拍子在过渡中更加凸显着主题开始部分的色彩,而踏板按照左手的低音,每个音都要换,这使音乐不断,踏板也不断,很干净。在这一过渡段之后,小提琴开始演奏出主旋律与之前钢琴独奏部分的不同之处,当小提琴演奏主题时钢琴的右手部分并非伴奏而是不断与小提琴交织着作为小提琴的映衬部分,同时在这一部分结束后,小提琴同样开始出现与前面钢琴相同的过渡部分,在26至30小节中,小提琴与钢琴的右手部分的旋律完全和谐一致,同时又在大三度与小三度音程变化中向前进行,而钢琴的左手部分作为低音,仍始终保持不变的小步舞曲三拍子固定框架。第二部分(32至47小节)。这一部分可称为三拍子结构的变种,钢琴的左手部分重复着三拍子的框架,而右手部分跟着小提琴走向两拍子,在听觉上仍可以感受到三拍子的存在,由于钢琴的左手低音部分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改成了保持音,这使右手部分以及小提琴虽然变化,但由于左手低音部分在根基上保持着三拍子的框架,音乐的循环链被牢牢拉住,这一部分的旋律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根基很深,没有整体地浮上去。第三部分(48至78小节)。这一部分则和第一部分非常相近,如同一种变奏的手法,但巧妙之处在于左手伴奏部分的四分休止符,左手部分将会产生一种藕断丝连的效果,虽然有休止符,但音乐没有断,而是左手的伴奏在不断映衬右手中做以和声上的支持,更为突出的是当钢琴独奏部分快要结束时,小提琴的主旋律随之开始,使音乐没有断而是继续下去。第四部分(79至110小节)。这是本曲的再现部分,这一部分中和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主旋律,使本曲在每个小循环圈中不断构成一个具有围合感的作品。

四、第四部分:赋格

本曲为a小调,涵盖了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作曲技法,但同时表现出现代的作曲手法,这使古老的音乐赋予了现代色彩。本曲如同舞曲般的动感,旋律优美而欢快,最为特殊的部分在于出现了引子(1至6小节)和尾声(124至135小节)。然而,尾声部分仍然看到引子的旋律,所以使本曲整齐而紧凑。本曲的主题部分从第七小节开始,由小提琴演奏而钢琴仅使用低声部伴奏,使主题呈现得非常简明,而前面所出现的引子正式主题的后半部分,从16小节31小节为对题,这一部分的旋律走向是在钢琴的左手部分以及小提琴演奏部分,右手则作为相对配合并一致进行的旋律。从32小节开始,主题再次出现,一直到50小节,只有对题,只是前面的对题在a小调主和旋出现,而后面则是在a小调的第五级属和旋中出现,以此类推,本曲是在主题与对题相互出现中进入尾声的。

在演奏中,钢琴部分基本不使用踏板,每个音干净而不粘连,但句子的连贯性很重要,例如在对题部分则是一个整体不间断的大句子,音乐不断向前推进,而左手简单的低音部分则是这部分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本曲小提琴和钢琴的结合部分非常一致,音乐处理与相互映衬一致统一。

五、第五部分:哑剧

本曲从两个p开始,并且是三拍子结构,小提琴在第二小节的第三拍上插入,第三拍为弱拍,接着在钢琴有些呆板滑稽的伴奏中小提琴演奏出主旋律,主旋律中二连音的运用使人可以想象出哑剧演员丑角的舞蹈,也可以感受到丑角演员内心的纯净与舞蹈动作中一丝丝的滑稽。主旋律在上升大二度后再次出现,而这一次出现与上次不同的是音乐更加戏剧化,第一次出现时在C大调第五级开始,而第二次出现则在小下属上出现,这无疑带来一种不稳定的感觉,为后面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音乐从11小节开始发展陆续经过两种不同的变化,第一种(11至15小节),音乐在上行和下行不断交替中出现,有一种回荡的幻觉。第二种(16至25小节),音乐开始复杂化,钢琴右手部分不断重复演奏上下起伏十六分音符,使音乐突然膨胀,在这种膨胀后,从26小节至30小节又回到了先前的主旋律部分,而这次出现要比前面丰满一些。从132小节至结束,小提琴与钢琴不断出现,演奏着固定节奏,与此同时,简单的旋律也在不时地出现,例如35至39小节中钢琴的左手低音部分,这一部分很简单、很单纯,使人渐渐联想到哑剧演员在无声中创造出的简单肢体语言,接着小提琴同样闪现出这种简单的旋律,在这种循环中把音乐推向高潮,但这种高潮简单而短促,如同流星滑过天空,当天空还在回味的时候,流行的光芒已渐渐消失,最终,本曲在极安静的氛围中结束。

参考文献:

[1]贾琳.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2010(7).

作者系俄罗斯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格拉祖诺夫音乐学院

钢琴演奏博士、室内乐演奏博士

(责任编辑:贺秀梅)

猜你喜欢
演奏艺术室内乐表现力
东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纤变墨画
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运用
钢琴演奏中如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论竹笛演奏艺术的“技、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