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俊
【关键词】冬病夏治;三伏贴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44-01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内病外治方法。“冬病”指冬天易发或在冬天加重的病 ,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 , 常见手足不温、 畏寒喜暖、 神疲倦怠等,中医属阳气不足。 “夏治”是指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 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 ,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弥补人体的阳气不足, 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 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夏治的理论,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 提出的“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 张氏医通》开创了冬病夏治的先河:“ 哮喘……,夏月三伏中, 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净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半两,细辛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痛疼,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冬病夏治”疗法以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最具代表性。目前应用的冬病夏治敷贴方法和药物 ,基本上参照《张氏医通》的方法,针对不同病症选用各类中药研成细末,调制成药饼,在夏季三伏天,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
冬病夏治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表现阳虚寒盛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缓解期、遗尿、尿失禁、夜尿频多、遗精、阳痿等;慢性虚寒性胃病、慢性腹泻等;其他如素体阳虚、皮肤冻疮、痛经、免疫力低下、多汗症等都是冬病夏治能够治疗的主要疾病。亦可用于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
结语:
夏季中的“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期,阳长阴消达到极点。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 ,所以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 ,此时若振奋体内之阳气,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 季节变化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人体阳气随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 此时虽也可治疗,但犹如“雨天晒衣”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夏季,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此时体内凝聚的寒气也随之易解,皮肤腠理疏松,经络通达,气血充沛,药物更易于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利用夏季高温天气,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穴位贴敷等療法,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祛除寒邪,扶正培本,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到冬至时才不易被严寒所伤,所以夏季治疗会事半功倍。
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贴膏药,其实,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并不仅仅是贴膏药那么单一, 除了贴敷,冬病夏治还可运用中药内服、穴位艾灸、穴位注射、拔罐、刮痧、药膳等,这些方法也都是“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