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2015-10-21 20:00洪亚菊
中小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改变挖掘突破

洪亚菊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用新的理念去教现行教材,接受课程改革的挑战,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改变 突破 创新 挖掘

《课标》提出了对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是,人们总是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并且认为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就是接受前人经验总结出来的现成知识,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无所谓创新不创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育所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的就是“潜创造力”。当然,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从而为儿童提供一种对自己以及对生活积极的态度,这对儿童一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就能自己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也能通过中间加一条辅助线变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这样,学生既理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又能把它组建成其它图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变“模仿”为“创新”。

例如应用题:“一台拖拉机6小时耕地0.75公顷,照这样计算,12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我不限于学生只会模仿书中例子的算式:

(1)0.75÷6×12(先求出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

(2)12÷(6÷0.75)(先求出耕每公顷地的小时数)。

我还积极激发学生思考其他解题的方法,列出以下算式:

(3)0.75×(12÷6)。

(4)0.75÷(6÷12)。

(5)12×(0.75÷6)。

并让学生说出其算理:

解法(3)是先求出小时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求12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得到:0.75×(12÷6)。

解法(4)是先求出6小时是12小时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原数,得到:0.75÷(6÷12)。

而解法(5),12×(0.75÷6)的括号内求的是每小时耕地的公顷,可用假设法的思路来理解。假设每小时耕地1公顷,那么样12小时耕地12公顷,而现在每小时耕地实际上是(0.75÷6)公顷,所以,12小时可耕地实际上是12公顷的(0.75÷6)倍,便是12×(0.75÷6)的算式了。

如此引导学生思考列式并说清算理,灵活掌握解题思路,既激发了学习主体的兴趣,又启发了他们、逐渐培养了他们的潜创造力。

三、因题制宜,挖掘潜能,引导多向思维。

一次,我遇到这么一道题:“电子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月计划的3/4,下半月生产电子480件,结果超过计划的1/4,超过计划多少件?”我不急于教学生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而是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题方法。经过激烈讨论后,学生分别列出四种不同的算式:

(1)480÷(1- + )× 。

(2)480÷2。

(3)480× 。

(4)480÷4×2。

对于学生的各种解法,我先不作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而是故意问他们说:“为什么这么做呢?”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第二种解法的算理,有一个同学干脆到黑板上边画图边阐述:

“把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上半月完成计划的3/4,剩下计划的 ,实际正好超过计划的 ,说明计划的剩余产量和实际超产量相等。求超产量,就是求480的一半是多少,故列算式为480÷2。”我微笑地赞赏说:“这位同学很聪明,他能把四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简化成一步计算的整数应用题,何等巧妙啊!”接着,学生又分别阐述了解法三和解法四的算理。最后,我都一一肯定了他們的解法,受表扬的同学脸上都洋溢着胜利者的微笑。其他人羡慕的同时,则跃跃欲试,受益匪浅。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重任,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样,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改变挖掘突破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