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015-10-21 20:03张鹏刘爱云张学芹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标本

张鹏 刘爱云 张学芹

【摘要】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检验结果的前提,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师选择项目开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的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潜在影响质控的因素比较多且很复杂,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因此,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临床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02-01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从病人准备抽取标本到送至检验科这一段的质量控制,随着自动化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样本在此阶段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有人统计约占整个分析过程的57.3%[1]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其核心就是加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按系统论的原理建立一个体系,使在实验过程中所有影响实验室结果的要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协调和统一,确保实验结果的始终可靠。目前,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卫生部及各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的监督,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得到广泛的重视。但对分析前过程的质量控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非常重要,现笔者就医学实验工作的特点和潜在影响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等,谈谈个人的见解,旨在与临床医护人员一起探讨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医学实验管理的特点和潜在影响因素,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过程。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师选择项目开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的过程;分析中过程是指标本在实验室被运转、保存、检测的过程;分析后过程是指检测结果报告发出直至临床应用的过程,分析前过程涉及面比较广,参与人员比较多,所以分析前质量控制潜在影响质控的因素比较多且复杂,归纳起来有医护人员,有病人本身,也有转运工人;有人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多,这些问题多数是试验室外的环节,不是检验人员所能完全控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精密自动化设备的引进,新的检测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绝大多数检测都依靠仪器来完成。但是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不可能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而导致检验误差或错误。由于影響因素的复杂性和缺陷的隐蔽性,往往很难确定出现问题的责任人,容易造成在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互相埋怨,推诿责任。因此认为,实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按照时间的顺序,检验前的步骤包括临床医生开出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等环节,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下面对影响标本室前指控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1.医护及标本转运人员对影响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相关知识缺乏全面的认识,长期以来,临床科室对检验结果的偏差习惯把责任归咎于检验科,很少从自身查找原因,检验科本身也没有重视室内和室间的质评,对检验结果心中底气不足,不敢理直气壮的跟临床沟通,默默的承受着临床科室的谴责

2.临床医师不能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开出LIS系统的申请单,有些临床医生没有掌握不同检验项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原理、临床意义及应用指征,不能合理的选择检验项目;检验科的技术人员没有按照循证检验医学的要求,在给临床医师提供检验结果的同时,解释结果的意义,帮助他们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

3.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以及保存传送不当机体代谢变化处于动态过程中,其标本中任何物质的含量与功效也随时间、运动、情绪等的不同而变化。采集标本之前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况、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一切行为进行了解,不按要求叮嘱病人做好准备,造成人为因素影响标本质量,从而影响检验结果。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误差的关键因素,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容器的使用、标本量与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标本采集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就会影响检验结果。医院检验科管理层人员必须根据自己所开展项目的情况,认真编写检验手册,将手册作为临床医师、护士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的教材。当前医学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技术分工也起来越细,临床医生、护士很难对检验医学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与临床医务人员多沟通多交流,医院管理层也要重视这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3.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3.2开放实验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工作流程

3.3全方位向病人宣传教育

3.4积极开展检验与临床的双向互动

3.5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制定标本收集、运送、保存等管理制度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从病人准备、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实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学者对发生在不同阶段的误差发生率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68.2%。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护士及检验工作者对分析前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全面的了解,利用检验手册强化培训,完善各项制度,按规范化要求严格控制好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为提高检验质量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蒋秉坤,范钦信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北京,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标本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
金属丝大变身
用“魔法”让逝去的生命再次鲜活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手把手教你做“高颜值”干花标本
强悍的猎手
植物塑封标本制作技术
绿绒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