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翠 周明志 丁秀霞
【摘 要】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探讨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本院检验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36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合格标本类型及不合格原因,制定質量控制对策。结果: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占比为前三位的类型分别为痰液标本(41.91%)、尿液标本(23.53%)、血液标本(15.44%);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占据前三位的为标本污染(41.91%)、标本采集不规范(37.50%)、未及时送检(11.03%)。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较易发生于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及血液标本中,常见的导致不合格的原因为标本污染、标本采集不规范、未及时送检,临床检验科应针对上述原因加强质量控制对策,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
临床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时,第一步工作即为标本采集,要尤为重视该项工作质量的控制。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目标为将准确、有效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生,让医生以此作为参考,诊治临床疾病。目前,检验科较为常见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现象,这密切相关于标本采集、储存等环节,不合格现象的存在不仅对疾病诊治产生影响,且会明显地消耗、损失医疗资源[1]。研究指出,检验科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后,有助于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基于此,本院回顾性分析了检验科接收的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总结导致不合格原因,探讨质量控制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检验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36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标本来源于临床各科室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15~76岁,平均(49.3±8.6)岁。
1.2 方法
收集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所有材料,按照卫生部相应要求,由具备丰富微生物检验经验的检验人员全面评估不合格标本,评估项目包含外观、采集时间、检测分析结果等,记录评估结果,详细标注不合格的产生原因。
2 结果
2.1 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类型
136份不合格标本中,痰液标本57份,占41.91%;尿液标本32份,占23.53%;血液标本21份,占15.44%;分泌物标本14份,占10.29%;粪便标本7份,占5.15%;无菌体液标本5份,占3.68%。
2.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
经分析,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占据前三位的为标本污染(41.91%)、标本采集不规范(37.50%)、未及时送检(11.03%)。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表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n,%)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1)痰液标本:在收集的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41.91%为痰液标本,占比最高,而77.19%痰液标本因采集不规范造成不合格,痰液培养存在较多的注意事项,且具有较高的要求,多数痰液标本的留取由患者自行进行,如果医护人员未能清楚交代,或患者对留取方法理解不正确,或患者混淆痰液和唾液,均会导致标本采集不规范,除标本采集不规范外,少部分痰液标本因未在正确时间采集标本、采集后未能及时送检、标本污染而不合格[2];2)尿液标本:尿液标本不合格率占据总数的23.52%,标本污染为主要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根据规定,采集尿液标本前,外阴要先清洗,中段尿采集后,送检要在1h内完成,而接种要在送检后2h内进行,超出时间时即有可能造成标本污染;3)血液标本:在不合格血液标本中,66.67%原因为标本污染,标本污染可能发生在运送、接种等各环节中,除标本污染外,采集时间不正确占23.81%,采血量不足占9.52%;4)粪便标本:未及时送检为导致粪便标本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运送粪便标本的工作通常为护工进行,而护工承担的工作任务量比较大,无法做到随叫随到,从而导致标本未能及时送至检验科;5)分泌物和无菌体液标本:这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均为未及时送检和标本污染,且主要原因均是标本污染,标本污染与护理人员缺乏正确的无菌操作观念等相关。
3.2 质量控制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为将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降低,可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3-4]:1)检验科要定期组织培训,让所有检验人员均参与其中,主要培训业务方面的知识及技术,尤其是无菌操作人员,必须要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培训专业的无菌操作技术,培训之后要举行考核工作,确保培训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提高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避免检验人员导致标本不合格;2)加强检验科与各临床科室之间沟通与联系,让检验人员能够主动给予临床医护人员相应的帮助,确保标本采集、运送等规范的开展。同时,检验人员要教育临床各科室的医护人员,以口头宣教方式,介绍各种标本规范采集方法、标本采集中相应的注意事项、患者采集前需开展的准备等,并让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了解到标本采集对整体检验质量的重要性,提高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意识,从源头上降低标本不合格率,另外,还可将上述宣教内容制作成手册,发放到每个临床科室中,便于临床科室中的医护人员查看,促进其标本采集能力不断地提高;3)在检验科室内部,标本接收制度要严格建立,当不合格标本出现时,不合格原因明确说明后,立即向相应科室退回标本,并将标本规范采集流程告知科室的护士,让其及时重新采集标本,同时,保证按照规定储存、运送标本,避免标本不合格。
综上所述,检验科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时,标本不合格现象较易发生,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标本采集不合格等为主要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医院及检验科应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积极地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各个环节医护人员的行为,并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及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教育,双管齐下,有效地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萌,张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及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1):131.
[2] 朱爱萍.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06):842-843.
[3] 张静.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布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6,22(30):62-63.
[4] 刘国强,于晓华.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