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华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沐浴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加强新生儿沐浴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新生儿沐浴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沐浴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皮肤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并发症及因沐浴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0例新生儿,分别于沐浴前后监测进行沐浴操作的护理人员手卫生细菌数。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及因沐浴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为新生儿沐浴前后手部带菌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沐浴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医院感染;护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
新生儿安全是产科病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沐浴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一项基础的护理操作,具有清洁新生儿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且在沐浴过程中可评估新生儿全身情况[1]。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且沐浴过程中易出现哭闹不安和拥抱反射等,可造成感染、感冒、烫伤、溺水等安全问题,进而引发护患纠纷[2]。因此,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保证新生儿的沐浴安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本院新生儿沐浴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男168例,女132例,日龄1~15d,平均日龄(6.2±1.9)d,阴道分娩187例,剖宫产113例;选取2018年1至2018年4月本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其中男171例,女129例,日龄1~15d,平均日龄(6.4±2.1)d,阴道分娩185例,剖宫产115例。两组新生儿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新生儿沐浴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沐浴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1)采用分等级的方式组建沐浴小组:由1名护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和1名低年资护士组成沐浴小组,主管护师负责沐浴前和沐浴后对每一名新生儿进行全身检查,及时识别并指导沐浴护士正确处理新生儿皮肤感染、病理性黄疸等异常情况及沐浴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低年资护士负责新生儿沐浴前的护理准备及沐浴操作。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并明确划分各区域功能[3]:沐浴护士在操作前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护理人员专用沐浴服、沐浴后用于包裹新生儿的浴巾、垫巾均需高压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更换;明确新生儿脱衣、沐浴及穿衣区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隔开。3)采取一对一沐浴护理:由1名护士负责1名新生儿整个接-洗-穿-核对-交接操作流程,注意严格控制室温水温沐浴时间,规范新生儿沐浴操作。4)注意在新生儿记事本记录新生儿的特殊病情,沐浴结束后集中报告管床医生。在沐浴过程中一旦出現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皮肤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并发症及因沐浴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0例新生儿,分别于沐浴前后监测进行沐浴操作的护理人员手卫生细菌数,菌落数≤10cfu/cm2为达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及因沐浴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及因沐浴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及因沐浴引起的
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护士为新生儿沐浴前后手部带菌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士为新生儿沐浴前后手部带菌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为新生儿沐浴前后手部带菌情况[(±s),cfu/cm2]
3 讨论
本院传统的新生儿沐浴护理,由多人交叉完成新生儿沐浴,护理人员随机分工,操作环节多,呈流水线式、片段性操作,加上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多人接触新生儿,责任人无法落实,不仅增加感染机会,还易出现新生儿交接错误。且新生儿沐浴以年轻护士操作为主,对突发事件处理经验不足。本文通过评估和分析本院传统的新生儿沐浴护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采取以分等级的方式组建沐浴小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并明确划分各区域功能、采取一对一沐浴、规范沐浴操作等措施,加强新生儿沐浴护理安全管理。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及因沐浴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为新生儿沐浴前后手部带菌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叶付连[4]研究结果一致。据文献报道[5],实施母婴同室后,皮肤感染在新生儿医院感染中位居首位,占54.55%。新生儿皮肤感染与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新生儿沐浴过程中接触的物品及护理人员操作等有较大的关系。本文观察组采取层级管理,分工、责任明确,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全程参与新生儿沐浴管理,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利用高年资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优势,有助于及时有效处理沐浴过程中突发情况,进而降低了新生儿沐浴的风险;明确各区域功能,严格执行沐浴用物消毒、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洗手的制度。且沐浴中所有操作由1名护士从头至尾完成,避免多人接触新生儿及多环节流水作业的重复操作。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和自身感染的发生,避免差错及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此外,强化新生儿沐浴护理安全管理,还需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加强和提高年轻护士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雪芝,陈学瑞.“家长参与型”新生儿沐浴方法对提高家长满意度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6):65-66.
[2] 马春远,李静,邓艳浓,等.FMEA应用于新生儿沐浴操作流程中风险防范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06(21):152-154.
[3] 何小明,乔已清,廖娟,等.探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02):137.
[4] 叶付连.新生儿沐浴的强化护理安全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0):3115-3116.
[5] 蒋宏,程晓明,侯玉珍.12589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07):1354,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