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慧 毕群 翟春霞 黄利珍
【摘要】目的:通过吞咽障碍患者坐位与侧卧位置胃管对比研究,为吞咽障碍患者寻找更合适的胃管体位。方法: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胃管采用坐位,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胃管采用侧卧位。实时监测放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成功时间,问卷调查护士技术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两种体位插管比较,坐位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成功时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坐位置胃管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为98%,侧卧位置胃管患者满意度为62%。结论:吞咽障碍患者坐位置胃管相对侧卧位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一次性至胃管成功率明显提高,且置管时间较少,技术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吞咽障碍坐位置胃管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92-01
国内胃管插入体位包括半坐卧位,侧卧位,去枕仰卧位[1]。临床发现许多病人置胃管时并不顺利,甚至不成功[2]。对不同病人最好取何种体位护理上的研究并不多,仅对脑卒中患者置胃管、肌炎咽肌无力病人置胃管、脑外科清醒病人置胃管以及昏迷病人置胃管方法探讨过,对吞咽障碍患者置胃管体位未见深入探讨。常规插胃管体位满足不了临床需要,因此探讨针对特殊患者置胃管技术已经成为护理提高置胃管技术发展的趋势[3,4]。尤其对不想住院,仅在门诊插胃管方便回家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选取笔者所在门诊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51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研究,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取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51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先利用随机数表与编号给病人进行编号,将全部随机数从小到大排序,1-25序号病人排在实验组,25-51号对应的病人排在观察组,即实验组样本25个,观察组26个。(备注:同一患者多次置胃管偶数次为实验组,奇数次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放置胃管前准备
(1)放置胃管前向家属及患者耐心讲解置管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后果,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胃管。(3)插入胃管前,先吸净痰液,然后让患者休息5-10min后再进行插管。
1.2.2放置胃管的方法
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放置胃管采用坐位,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放置胃管采用侧卧位。按常规插入胃管14cm左右。患者感到阻力时嘱托其屏气,关闭声门,避免插入气管。插管至预定长度后检查已经插入的胃管位置,抽吸胃液,经上述步骤检查后将温水缓慢注入胃内,若无呛咳现象,则说明插管成功。在插胃管的同时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并随时将口咽分泌物吸出,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1.2.3监测、统计结果
运用全面客观的观察原则,监测指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及问卷调查满意度。收集资料、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插管方法比较结果,见表1、2。
3讨论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固体或液体下咽困难的一种常见病症。吞咽障碍的患者可因进食困难而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以至于部分患者还会伴发抑郁、进食恐惧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效果[5]。此外,吞咽障碍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主要临床表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
对于侧卧位置胃管患者,使胃管前端沿咽后壁偏左或右侧缓慢下行直抵食管入口然后慢慢进入胃内,可以有效避免术者插管与吞咽动作不协调而造成的插管困难。操作者也可不依赖患者做吞咽动作而主动插入,胃管也可以顺利通过。但由于侧卧位,病人未处于最适姿势,在插管时难免情绪紧张,配合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护士插管,从而加大了插管难度,插管时间增加,相应的患者对于护士技术满意度也降低。
端坐位置胃管大大提高了吞咽障碍患者胃管的成功率且减轻病人痛苦。端坐位置胃管优于其它体位胃管的原因可能与人们日常进食习惯中多端坐位有关。因为端坐位时容易吞咽。另外,处于端坐位时的病人可直观的观察护士的每个操作步骤,增加了自身的安全感及主动意识,可减轻恐惧被动心理,进而更加主动配合操作。因此,我们认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清醒的患者放置胃管时应首选端坐位。并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于清醒并且能配合的病人采用端坐位法插管,患者更容易接受,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一定的情绪紧张。配合度和满意度也会相应提高。端坐位插管时插管方向与食管走向一致,胃管可以与接触面分离,有效地减少了摩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另外,该类病人常伴有呼吸困难,端坐位插管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因此,端坐位放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要高于侧卧位放置胃管,端坐位插管时间少于侧卧位,且满意程度也较高。
总之,吞咽障碍患者插管过程中应注意插管开始时动作应缓慢,一方面使病人有适应过程,另一方面避免损伤黏膜;在胃管通过会咽部及食管第一狭窄处受阻时动作应尽可能轻柔,否则极易造成会咽部及食管黏膜的损伤;在给病人插管过程中若病人出现呛咳,应立即停止插入,因为此时气道已打开,容易误插入气管内;胃管入胃后应缓慢拉出导丝,同时注意如果拉出导丝时遇到阻力,应将胃管退出一段后再拔出导丝,然后再送入胃管。此类病人常由于吞咽困难、难以进食而导致身体营养失调,容易患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因此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放置胃管后可给予病人鼻饲流食等,可以從根本上满足患者的身体营养需求,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若为昏迷病人会因其卧床,痰多、呼吸困难等原因,大大增加插管的难度及危险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窒息,危及生命。笔者认为对于吞咽障碍的病人坐位置胃管法可有效提高病人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减少插管的时间、提高病人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小玲,粱燕,王颖,王英.肌炎咽肌无力病人置胃管方法探讨[J].华西医学,2004,19(2):296.
[2]周艳玲.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方法的探索[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3):303-305.
[3]陈慕媛,黄晓晖,林育敏.脑外科清醒病人成功留置胃管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85-87.
[4]杨海英,刘洪梅.针对昏迷病人几种插胃管体位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30.
[5]宋幼君,罗莉.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