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曦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发展金融同业业务,并普遍将金融同业业务作为与公司个人并列的三大主线业务之一。本文对比了国外的同业业务发展情况,并对国内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同业业务
从理论上来讲,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同业业务发展壮大似乎是必然事件。杜邦公式表示的,资本回报率=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当息差受到限制,表内杠杆率又受到资本监管较强的约束,此时,想要提高资本回报率只能依赖提高资产周转率。这时仍然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即提供给银行标准的资产证券化工具,建设资产证券化市场,则银行可以在利率市场化浪潮下继续稳健盈利(例如,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可以通过银行加大资产负债错配以提高息差或者降低风险资产占用,于是就出现了同业业务模式大发展。
从宏观上看,同业业务模式使得负债比较充裕的大型商业银行与负债比较紧缺的中小商业银行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同业负债的快速扩张,显著提升了资产规模,大型商业银行则起到了存款批发商的角色。由于同业业务的定价早已市场化,不受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钳制,因此,同业业务推动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化,也推动了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
基于以上理论与现实基础,可以判断同业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重要的业务模块。在目前我国银行业同业业务尚属起步阶段的时候,着手进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研究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战略意义,帮助其做出前瞻性战略部署。
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1.1 国外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
同业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大国际性银行都将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为利润中心,从而成立了专门针对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部门。同业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中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模式。特此选取一些典型案例:
渣打银行的业务划分为零售业务、批发业务和资产负债管理三个板块。根据金融机构的产品、信息技术、风险偏好的差异以及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向金融机构提供现金管理、国际结算、资本市场、资产买卖、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及存放、托管、代理、银团贷款、风险管理及对冲、咨询等金融服务。
花旗银行在批发业务板块下专门设立了金融机构部,负责银行和非银行类客户关系管理,并将其定位为利润中心。花旗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推动采取以客户经理推动为主,加之“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共同营销模式。客户经理的主要是客户关系的深入和交叉营销,评估业绩指标由利润收入、风险资本回报率、交叉营销、新客户拓展数、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和客户关系的渗透度、资产质量及风险的控制、客户满意度等質化指标组成。
德意志银行也将金融机构部定位为利润中心,并设立在全球银行部下,与德国中小企业客户部和环球公司客户部共同负责客户关系管理。金融机构的客户覆盖主权机构、中央银行、准主权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产品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但以环球现金管理、环球贸易融资产品和服务为主。
1.2 国内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呈现出同业资产、负债规模均增长较快,占总资产负债比重不断加大的态势,并可以判断,结合我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这一趋势短期内将不会发生较大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表内的体现就是负债同业化。在资产端,中国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同业化和表外化降低了资本占用,提高了资本回报。近两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行化非常明显,这和美国银行体系十年前的情况相似,但由于中国当前市场和监管的限制,中国商业银行不可能完全复制美国模式,而是形成投行与同业业务共同推动的商业模式投行化的演进路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除传统的与银行客户之间的同业资金拆借、信贷资产转让、代理结算、代理银行汇票、代理抵债资产处置、联合承销企业债券等业务外,还延伸出多个合作方式。如,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代理销售、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等业务;与证券公司第三方存款、资产证券化资金保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托管、同业存放、拆借、券商理财托管等;与基金公司合作,代理销售、托管、合作发行理财产品,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等;与信托公司合作进行资金托管、信托融资、理财产品等。
1.3 国内外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比较
首先,经营观念与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发展较慢与相关经营关念和对同业业务发展认识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将同业业务作为利润中心,而仅仅将其看作是进行资金调剂的补充业务和存贷款业务的辅助业务。因此对于同业业务的开展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较低。此外,由于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对新兴的金融产品与工具运用不足。在内部的机构设置上,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存在着不足,西方商业银行大多有专门的部门对同业业务进行管理与协调,但是我国商业缺乏专业部门针对同业业务进行管理,同业业务的管理往往散落在各个部门之间,这种管理上的制约也大大的限制了同业业务的发展速度。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限制比较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主要以传统业务为主,集中在代理同业资金清算、同业存放、同业拆借、银证转账、代售产品,代收保费等劳动密集型业务,范围不够宽广,品种设置也比较单调,吸引力不足。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比如债券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抵押贷款、资产返售、金融衍生品等业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对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同业业务种类繁多。
最后,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同业业务的规模与收入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的商业银行仍然差距较大。首先,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范围仍然比较狭窄,主要之中在较为传统的结算、拆借、代收代付等方面,这些业务的技术含量比较低,而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投融资及衍生品等业务上还很少涉足。
二、商业银行同业客户授信评估方法研究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风险管理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同业间开展的业务的风险特征与企业在银行融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财务特征的同业客户的授信评估方法具有研究价值。
最高授信额度是对商业银行同业客户的各种信用类业务的融资风险值进行总量控制,传统的最高授信额度测算模型主要包括以最大负债空间为基础的测算模型和以有效凈资产为基础的测算模型两类,由于以最大负债空间为基础的测算模型是主要适用于一般企业(非金融类企业)的授信评估:
2.1 以有效净资产为基础的测算模型
近年来,由于考虑到一般法人客户授信测算模型对测算商业银行同业客户授信总量的适应性问题,商业银行大多在有效净资产基础上进行信用等级调整,即,对有效净资产规模进行折扣或适度予以放大,从而得出机构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参考值,即:
Fn=E*C
上式中,Fn为最高授信额度测算值;E为有效净资产或净资本(证券公司);C为客户风险调整系数(由信用等级确定)。
这一模型确定了较为简洁的机构客户最高授信额度测算方法。然而,该模型隐含了一个根本假设,即以客户的有效净资产为基础,具有破产清算假设。诚然,一切客户的信用风险均归集并最终体现到客户破产清算后银行所受的资金损失上,但实际情况中,金融机构发生整体破产清算的概率往往较低,更可能出现的是因头寸紧张导致偿付危机。因此,前述模型的主要优点是简洁,便于使用,关键参数也方便统计与校正,但在合理测算同业客户的流动性规模上则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2.2 基于流动性规模的授信模型
为了更加准确合理地把握银行同业的授信总量,进一步衡量与测算金融机构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规模成为同业授信模型研究的重点。商业银行流动性直接取决于其可快速变现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结构及短期资产负债的匹配情况.
在银行各项速动资产中,现金存放、央行款项、贵金属、存放同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变现及支付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下文有关偿债资金来源测算中对其流动性程度进行适当量化。依据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给出的数据,结合不同的流动性,以及速动系数,从而得到偿债资金来源构成:
偿债资金来源=现金+存放央行款项+同业往来净额+交易性金融净资产50%+贵金属90%。其中,同业往来净额=(存放同业款项- 同业存放款项)+(拆出资金- 拆入资金);交易性金融净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与银行流动性风险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为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依存度,其监管线分别为75%、25%、60%,凡劣于该监管线的客户,其偿债资金规模应在偿债资金来源的基础上按照流动性风险整体状况进行适度调整,银行偿债资金规模测算如下:
偿债资金规模=偿债资金来源×流动性风险调整系数L
上述流动性风险调整系数L由专家判断法进行分析确定,主要依据为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依存度三个核心指标及其与监管线的偏离程度。
三、我国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影响因素
银行间同业拆放通常是指在中央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条件下,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向准备金不足的银行发放的贷款,调节头寸。由此所产生的短期融资交易,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在短期货币市场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主流经济学家对于利率影响因素的观点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 下面列出我们选取的可能对我国同业拆放利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参数:
1.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2.法定准备金利率。
3. 消费价格指数.
4. 股票价格指数。
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存款比值。
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开放式经济中,根据可贷资金理论中的利率决定论,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因此,国内外的货币将影响可贷资金的供给。
四、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
首先,进一步拓展新型同业业务。商业银行总行要依托国内金融中心建立全行资金的管理中心、营运中心、同业业务中心和相关金融业务创新基地。突破传统同业业务局限于银行业客户的限制,发起银行通过与其他银行、信托(或证券保险租赁公司)等机构合作,实现调整配置资产与负债结构,调节信贷规模节约资本占用,拓宽利润来源。
其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的差异性,国内市场不同子市场、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积极拓展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同业市场业务,进行套利操作,增加资金运作差价收入。
最后,积极参与票据市场运作,大力拓展商业承兑汇票的转贴现、回购业务,实现票据业务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操作,并充分利用货币政策空间,实现同业间票据转贴现、回购业务与人民银行票据再贴现、回购业务的协调发展,提高资金效益,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金融学》,2003,黄达主编,人大出版社.
[2]《金融论衡》刘珺 中国金融出版社.
[3]《银行经济学》, 2008, 机械工业出版社,綦相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