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CTA检查中2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2015-10-21 20:03高薇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肺动脉小剂量主干

高薇薇

【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60-02

目的:探讨肺动脉CTA检查中,2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诊断为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eyembolism,PE)高危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即(Smartprep监控技术)扫描;B组:30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由3名CT主治医师阅片,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所得的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两组图像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右上下肺动静脉的CT值,计算上下肺动静脉CT值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1例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不成功,B组患者全部一次成功,肺动脉及肺静脉的CT值差异无明显差异性区别,无统计学意义,影像质量均良好,符合诊断要求,A.B两组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CTA检查中,自动跟踪触发技术与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扫描比小剂量团注技术扫描减少了对比剂剂量及辐射剂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作为一种无创、快捷、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MSCT肺动脉成像已成为PE诊断的首先方法[1]。但由于MSCT扫描速度快,CTPA检查的数据采集时间短,精确把握延迟扫描时间即成为检查成功的关键。目前一般使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及小剂量团注测试获得扫描延迟时间进行扫描。本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评价两种方法在CTPA检查的优缺点,意在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对比剂剂量和患者受照剂量。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期间,临床6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0岁。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B组采用30例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

1.2检查技术:

1.2.1仪器设备:采用PhilipsBrilllance16排螺旋CT,双筒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为螺旋CT自带的分析软件。

1.2.2扫描技术及参数:扫描前向患者说明CT扫描的要求,训练其深呼吸屏住,以取得禁动或屏气效果,在一次屏气法完成扫描。患者仰卧在床上,两手抱头,一次屏气状态下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主动脉弓上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扫描层厚为5.0mm,重建层厚为1.25mm。

1.2.3检测方法:A组: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经肘正中静脉注射欧苏30ml,注射完毕后以相同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ml,注射速率为均为4.5ml/s。追踪位置设于上腔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开始测试启动,当阈值达到100HU,机器开始启动扫描,延迟5.4s后开始扫描(本机默认最短启动到开始扫描时间为5.4s).,对患者进行足头方向的采集。

B组:在行CTPA成像扫描前,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测试,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16ml及生理盐水20ml冲管,注射速率为4.5ml/s。测试点设于气管隆突下1cm肺动脉主干内,同层连续扫描,扫描时间为1s,间隔时间为1s,共扫描6次,用时12s。回顾性测量对比剂在肺动脉主干处达到峰值浓度,并获得对比剂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出对比剂注射开始到增强峰值的延迟时间,进而使用对比剂30ml及40ml的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足头方向的采集。

1.3图像分析:

由3名主治医师在不知分组的情况先对2组病例的肺动脉及细小分支强化等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影像评价标准:优:肺动脉主干及亚段肺動脉强化好,肺静脉不强化或略强化;良:肺动脉主干及亚段肺动脉强化,伴行肺静脉强化程度相似;差:肺动脉主干强化不明显,亚段肺动脉分支不强化,伴行肺静脉强化较明显。在工作站上客观测量肺动脉主干,右侧上下肺动脉及伴行肺静脉的CT值,并计算出差值。

1.4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像质量评级结果:评级为优者A组13例,占43.5%,B组,11例,占36.7%;评级为良的患者A组14例,占46.7%,B组17例,占56.7%;评级为差的,A组3例,占10%,B组2例,占6.7%。A.B两组影像评级经统计无统计学意义(x2=0.657,p大于0.05)

2.2两组不同测试方法CTPA成像的主动脉,肺动脉主干CT值及右上、下肺动静脉CT值差评价显示,无明显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优质的CTPA影像,要求做到肺动脉明显强化而肺静脉强化不明显,主动脉及上腔静脉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这样以利于区分肺动脉及肺静脉,同时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内的对比剂浓度也不应过高,防止形成硬化伪影影响肺动脉分支的观察[2,3]提高PE诊断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把扫描时间限于肺动脉增强峰值时间内。但由于肺循环血流快,肺动脉到肺静脉的循环时间仅2-3s,这就需要对比剂注射流速快,时间短,使对比剂在肺动脉内快速达到峰值,有利于肺动脉强化。因此对比剂注射到开始扫描的时间成了高质量CTPA影像的关键。

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团注技术均可以获得精确的扫描延迟时间,取得满意的肺动脉图像。在观察这60例患者中,肺动脉主干的CT值均达到300HU以上,有文章[9]报道说对达到300HU以上的动脉血管系统病变可以清晰确切的显示大范围复杂血管的完整形态、走形和病灶,图像立体感强,能很好进行VR成像。

目前含碘对比剂引起的对比剂肾病(CIN)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5],已成为常见医源性肾损害的第3大原因,占发病率的11%[6]。减少对比剂量用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过敏反应的发生,也降低了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故在不影响肺动脉栓塞检出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对比剂用量尤为重要。有文献[7]报道在肺动脉中采用30ml(370mgI/m1)对比剂,完全可以达到诊断要求。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技术需要再加18ml的预实验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再进行肺动脉扫描。此方法操作复杂,需要两次注射对比剂,增加了对比剂用量,还使患者检查时间延迟,对一些老年及危重不配合的病人难以顺利完成检查。而智能跟踪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只需30ml的对比剂就能一次成像,减低了病人造影剂用量,而且操作简单,为一些不配合病人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但延迟时间受制约因素比较多,1.与检测点位置有关,2.与监测点的阈值大小有关,3.与CT机器移床时间有关。本文的触发点设置在上腔静脉内,对比剂从上腔静脉流到肺动脉的循环时间刚好与Smartprep监控技术到达阈值后启动扫描所需要的延迟时间一致,(对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除外)[4],这样开始扫描的时间正好是肺动脉峰值时间。但是,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从上腔静脉到肺动脉的时间要长于机架的移床时间,会使扫描落在峰值点之前,得不到满意的图像。故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采用阈值点设置于静脉内。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用放射设备在医疗机构中迅速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这些设备也不可避免地对患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X射线、CT的普及应用,辐射次数越来越多,剂量越来越大,辐射可能引起的危害往往与一定大小的剂量和累积照射次数相关,故近年来CT辐射剂量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8]。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一次完成检查,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都可以检查出肺动脉栓塞,但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从降低病人造影剂剂量及輻射剂量的角度考虑,本文认为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更适合。

参考文献

[1]SchoepfUJ,HolzknechtN,HelmbergerTK,eta1.SubsegmentalPulmonaryEmboli:ImprovedDetectionwithThinCollimationMul—tide-teetorRowSpiralCTU].Radiology,2002。222(2):483—490.

[2]蔡欣,邓字.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72-74.

[3]周运锋,史河水,吴爱兰,等.选择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后处理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561—1564.

[4]刘建新,刘剑,王霄英,等.对比剂智能跟踪与预试验肺动脉MSCT成像的对比研究.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80—1382.

[5]李飞,杨定平。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年9期426-429

[6]周力,陈晖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22期3733-3735

[7]付玉存,贾慧娟,秦雷.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832—834.

[8]张博,龚建平.CT检查辐射致癌风险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3):217-220.

[9]黄凯龄,田军章,江桂华,颜剑豪,林楚岚。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卷5期

猜你喜欢
肺动脉小剂量主干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急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罕见病治疗获新突破
群文阅读: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动脉高压可怕的“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