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会亚文化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文化环境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亚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影响,研究和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社会亚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文化系统从环境的角度看基本等同于文化环境的概念,是一些客观要素的總和。但是大部分要素并没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即使进入教育视野的要素也不一定都会大学生德育教育产生影响,他们只是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客观存在着,文化环境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学生德育教育,文化环境的诸要素也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故文化环境直接决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一、社会亚文化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文化环境增添新的内容
大学生德育教育文化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动态性。社会亚文化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互动性强,比较典型的人际传播方式。那么,哪些因素促使了社会亚文化的产生?
1、大众传媒
在当今社会如若没有大众传媒任何新型文化都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像电视台,网站,报纸,出版社等媒体的策划者就是当下社会文化生产者的主力军,他们有文化传播的先天优势也为了谋取利益往往会不断的制造所谓的“看点”“热点”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从各大卫视推出的各类选秀节目中就可窥见一斑。而当今在校的社会大学生正好有精力有时间关注这些热点和看点,他们从这些文化中会汲取比其他群体更多的东西,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2、写手
一些善于表达的写手往往是社会文化的文本“始作俑者”,他们通常以不同常规的方式来制造“看点”,而并不是像其他创作者一样在主文化的框架内进行创作。正因为网络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一些思想活跃网络写手很会利用这一媒介,知道若何抓住人们的心理需求,刚开始或许是吸引眼球或赢得人们的注意。他们开始可能只是星星之火,一旦与媒体策划者勾连在一起,尤其是几经炒作,写手们就变得异常强大而有号召力一跃成为文化名人,也成了社会们追捧的偶像。由于现代媒体网路的普及范围深入到了世界的角角落落,这种写作方式往往更容易传播。
3、商人
我们知道利益是商人最大的需求,他们涉及社会亚文化无非是看重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力,他们总是迅速地抓住社会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兴奋点,策划各种社会行动,例如出资赞助、微信点赞、免费宣传等,制造出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社会符号,在投资于该文化产业中获益,但这些社会符号功能又会对社会亚文化形成反作用力,推动其不断壮大,所以二者很快形成社会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各得其所。
4、具备一定知识技能的恶搞者
搞恶作剧的人往往是一些所谓的“愤青”,有知识懂技能但他们通常对主流文化秩序抵触、不满,往往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成为社会亚文化的一部分制作者。当然,也有一部分社会,尤其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一些“知识社会”,他们热衷以调侃的口吻表达意愿,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讽喻和批判,由于社会是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所以这些恶搞、拼贴的作品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流行开来,并不断地为社会亚文化增添新的内容。
由此可见,社会亚文化的主要制作者中本身就是当代的社会大学生,这是制造者与承载者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合或说是兼容性,这就使得该文化的生产具备了迷惑性,并且以其独特的方式对社会大学生造成深深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得被纳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文化要素。
二、社会亚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文化环境中的状态
大学生德育之所以教育受到了社会亚文化的意识形态的挑战,其原因是亚文化在不断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德育环境中,我们的主流社会文化从各个方面引导社会亚文化,社会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不断抗争并且在抵抗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能够体现时代的特点、代表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及时反映当下社会的变迁具有积极意义。
1、从内容上看
我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之前国内的社会亚文化的风格并不是十分鲜明,总是存在于主文化的掩盖之下,而且受到了主流政治文化的消解,因此很难描述出当时的社会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增强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我国在敞开国门的同时也迎来了外国的社会亚文化,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社会亚文化的成长壮大。异域的社会亚文化与国内的社会亚文化不断碰撞交融。这种状态不利于正常有序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文化环境的建立。但是管理部门并没有对这种反文化的社会亚文化没有在内容上做出有力的回应。
2、从传播环境上看
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环境,传播环境对于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播即文化,任何生硬地区分“文化”和“传播”的行为都是武断的,作为高雅文化的产物或人类行为的语境的“文化”之所以成为了一种社会产物从而变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其结果是因为传播主宰的作用,所以文化也具有传播性。从传播方式上来看,传播有五个层次,他们分别是自我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组织传播,从我国社会亚文化的情况来看,传播在文化生成的过程中的确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若没有传播,有些社会符号也仅仅是一系列毫无用处的符号而已。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信息平台和发展契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文化环境的构架内也表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这也是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也是任何主体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时都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关注从社会亚文化的传播环境方面来验证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从新环境看
通常人们认为文化教育环境应该是实体的,但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这种虚拟的环境在学生的教育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网络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一些所谓的非主流文化在网路上占据很大空间。社会亚文化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一些非主流的物细无声”,这种虚拟环境最让人模糊的一点就是主体缺失、道德真空。虚拟环境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跟身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时空观密切相连,空间与时间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而现代社会里时间被虚化了,有时候会脱离具体的空间而单独存在,具体空间的意义被逐渐降低了。这种错综的时间观恰恰造就了社会亚文化,其具体的风格形成手段是网络寻常的恶搞和拼贴。社会亚文化要想获得成长的空间就要巧妙借助虚拟环境,所以社会亚文化在虚拟环境中无孔不入也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教育学者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在地蕴含着文化环境,而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都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就必须抓住这个宏观背景。
【参考文献】
[1] 欧盛瑞.高校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 鲁满新.高校校园亚文化与研究生群体文化关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 张玉茹.校园亚文化与社会社会化[J].理论探索,2004(1).
【作者简介】
方瑞玲(1975-)女,山东省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