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
一、主题式课外阅读的概念
所谓“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阅读活动。它以教学主题为核心,在整合教材内容与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堪忧。大量的现代传媒和无聊刊物抢占了学生文本阅读的时间,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新增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和课外阅读的数量标准,目前很多教师也都意识到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但只是将阅读放在“课外拓展”层面,把“大量阅读”作为课外的补充和延伸,而缺乏有规划的、有序列的、有重点的“阅读实战”,更没在学生语言习得规律上聚焦研究,因此语文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局面。
三、主题式课外阅读的基本操作模式
1.依据特点,确定主题
在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中,主题的开发与确立是开展主题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主题教学的灵魂。因此在展开主题式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抓住“共振点”,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文本,努力挖掘所蘊含的主题。笔者通过对苏教版教材的研究,梳理出每册书的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再精心筛选、提炼,最终形成了24个阅读主题。语文课堂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闲敲碎打,而是一个主题式问题的探究,是学生个性阅读深度解读的思维碰撞。
2.以一带多,精选材料
确定好主题后,就要精选主题课外阅读材料。我们依托教材,以一带多,精选材料。这里的“一”指一个单元主题内的一篇主体课文,“多”指同主题的其他文章。“以一带多”是指教师在一课时里,要重点教好每个单元主题中的一篇课文,带领学生用这篇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读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围绕“自然风光”这一主题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加强整合,围绕本单元美景美文的主题特点来统筹教学安排。很明显,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认识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借鉴语言的运用方法,锤炼语感,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基于以上认识和把握,结合“主题式阅读”操作模式,以一带多,精选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外阅读材料:《婺源的绿》《桃花潭记》《蜡梅花开》,并且设计了以下阅读目标:
(1)围绕“自然风光”展开主题式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资料,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通过诵读、配乐读、对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文字之美,锤炼语感;
(3)感悟祖国风光之美,对和谐田园、和谐自然形成更深刻的认知。
3.师生共读,感悟得法
阅读课上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朗读经典作品,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指导学生如何精读、略读、速读、跳读,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查阅资料等读书方法,引导他们读好书,为阅读指明方向。
例:在学习完《一路花香》这篇寓言后,笔者开展了寓言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首先从寓言的特点、内容、表达、寓意等角度进行了阅读研讨,并且从文体、文本、文化三个视角进行了中外寓言的对比,设计了以下四个目标:
(1)讲故事,初步感受寓言的生动有趣、小故事大道理的文体特点;(文体研读)
(2)读文本,品味寓言言语精炼的表达特点;(文本研究)
(3)悟寓意,学习个性表达寓意的语言方式,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文化营造)
(4)演故事,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领悟能力。(文化营造)
4.丰厚积淀,悦读分享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把教材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心去品读、理解、感悟、鉴赏、背诵,并以之为基础进行适当扩展,与学生一起用心欣赏,丰厚积淀。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成果共享。
例:高年级开展的“走进西游”主题式阅读,老师与学生们一同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以阅读为基础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反复阅读,重点阅读,品析阅读。在共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射。学生们通过研讨分别开展了“西游论坛”——西游记读后感,“大话西游”——PPT制作展示,“西游降魔”——妖怪名片制作,“纸上西游”——主题纸艺,“西游话本”——西游故事讲述,“西游剧场”——西游短剧,六个环节的“悦读分享”。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主题式课外阅读则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课外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