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10-21 18:14陈晔
延边医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分析应用效果

陈晔

摘要: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实施非语言性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36例儿科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8例患儿实施语言沟通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8例患儿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性护理沟通,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操作及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94.92%、98.31%;对照组分别为81.36%、88.14%;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提升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操作,为患儿提供更加幼稚的护理服务,最终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效果;临床分析

因儿科患儿的年龄较小,实施护患沟通有一定难度,因而在对儿科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进行沟通[1]。过去所说的沟通主要是进行语言沟通,但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指出,非语言性沟通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36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36例儿科患儿,其中122例为男性,114例为女性;年龄在1.1~8.6岁之间,平均为(5.6±2.3)岁;住院天数在6~15d之间,平均为(9.6±3.2)d;将所选的患儿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语言沟通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言语来向患儿表达意图、思想、行为以及动作等等。观察组患儿在语言沟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的护理操作具体如下:(1)面部表情。依据自己掌握的程度及工作经验来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以温柔、亲切、轻松、和蔼以及自然的面部表情来为患儿实施护理操作,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和蔼的微笑,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缓解患儿的恐惧感和紧张感[2]。能够灵活的运用目光和眼神等向患儿传递鼓励、关爱以及医疗信息,对患儿的烦躁情况给予有效安抚,使其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仪表外观。依据患儿的特点选择柔和、温暖、和谐、干净以及美丽的颜色作为护理工作服,例如粉红色。护理人员进入岗位前影注意手面部的卫生,发型整齐柔顺,尽量不选择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妆品,不可在患儿面前展现出拖沓、糟蹋、蓬头垢面的形象。(3)肢体动作。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对患儿实施不同护理操作时应认真观察其反应,运用患儿更易接受的肢体动作实施护理操作。积极的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儿熟悉的手势有所了解,以从容、稳定的护理态度以及迅速、敏捷、准确的护理操作对患儿实施护理[3]。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树立实施。当患儿完成进餐过程中,因对其腹部进行轻轻按摩,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如患儿存在恐惧、紧张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轻轻安抚及对背部进行拍打,让患儿感到母亲的疼爱。(4)病房环境。当患儿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多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患儿的习惯,对患儿的温度、光线、装饰以及湿度等要求进行询问,同时根据要求对病房环境进行布置。在对病房进行布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喜好粘贴卡通图案,为患儿提供安全的玩具等,多与患儿进行交流,掌握患兒的喜好,为患儿播放欢快的音乐和儿歌,为其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4]。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需要依据儿科病房的护理要求和护理内容,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当患儿痊愈出院时向患儿家长或者有能力表达的患儿发放调查表,了解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态度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表示相关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94.92%、98.31%;对照组分别为81.36%、88.14%;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

3讨论

沟通是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医疗工作中,护患之间的交流也主要通过沟通进行,可将其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由于儿科患儿的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佳,对周围的认知能力不足等等多个特点,导致护理人员在对儿科患儿实施沟通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最近几年,非语言沟通过逐渐应用于临床上,得到了良好的效果[5]。

非语言性沟通相比于语言性沟通来说,是指行为举止、外观仪表、眼神目光、面部表情等出了应用语言之外的任何方法与患儿拉近感情,传递观点,表达思想以及用意等方法,以此与患儿进行顺利的沟通。本文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94.92%、98.31%;对照组分别为81.36%、88.14%;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文献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这就说明在对儿科患儿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联合应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儿的护理操作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在对儿科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提升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操作,为患儿提供更加幼稚的护理服务,最终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4(09):845-846

[2]郑蔚.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20(23):18-19

[3]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11):975-976

[4]张瑞香.非语言性沟通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作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42(07):520-521

[5]王小群,杨杰,陈丽容.浅谈儿科护理带教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培养[J].黑龙江医药.2011,33(04):69-70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临床分析应用效果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