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山有路情为径

2015-10-21 17:21陈敏言
速读·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吟诵古诗想象

陈敏言

摘 要: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历史,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些文字,那些岁月积淀下来的经典。在小学课本中收录了很多古诗,这些距离现代孩子生活年代久远的文字,孩子们理解起来总有些困难。从吟诵到想象画面,再品出韵味,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是教学中应遵循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想象

纵观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有的侧重于讲解意思,逐字逐句,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都能把意思说出来,可是这意思,却是干瘪无味;有的侧重于情感教育,说古道今,就为了弄懂作者写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像思想教育课一样。从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两种方法都是有失偏颇,不大可取的。如何上好古诗教学,这是广大小学语文老师都颇感棘手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字正腔圆,会心吟诵,诵中悟情

1.初读

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曾做过研究,诗歌与音乐、舞蹈原来是同时进行的,人们活动时一边唱诗,一边舞蹈。后来诗歌虽然分化出来了,但古人作诗的时候仍旧像音乐、舞蹈一样非常注重节律。这就说明古诗是有韵律的,可以吟唱的,那么,读诗就“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所以我们朗诵诗歌也要读出节律,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比如读叶绍翁的古诗《游园不值》这种每行七字的诗句,一般在第二、四、七字上停顿。我国古人诵读诗歌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把一二声读得比较长,三四声读得比较短。比如“印苍苔”,“印”第四声要读得短,“苍苔”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要稍微延长一点,读成“印苍——苔——”。当然我们不一定完全要像古人那样吟诵,当有些地方按照古人的方法处理以后,表达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关不住”将“关”拉长,“不住”急促而止,“出墙来”一字一字高腔拉长,韵味无穷。

2.反复吟诵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诵读,能够使古诗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老师空洞的讲解有效得多。

学习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陆游写完这首诗十多年后,在他去世之前,还写过一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就是说,十多年过去了,他像那些遗民一样天天在盼,月月在盼,年年在盼,一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直到撒手西归,给儿孙立下了“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惜,就连他的遗言也没有实现,一百五十多年以后,南宋朝廷被元朝给灭了。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十年过去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五十年过去了,黑发人都熬成白发人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百年过去了,一百五十年过去了……指导南宋朝廷被元朝灭亡的那一天,北宋的遗民依然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所有的悲愤情感都在这反复吟诵中了,不用多说,不用多问。

3.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对古诗的学习,不是作为了解,而是作为必要的积累。把这些经典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财富。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背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举象造景,丰富画面,画中表情

中国古典诗歌以含蓄取胜。诗人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借以表达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古诗的核心,诗人常根据意象的特点来表达情意。因此,一定要把象呈现出来,这样孩子们通过形象,通过意象,才能直抵诗歌的本真。

意象一般是附着在词语上的,在构思过程中,意象浮现在诗人的脑海中,由模糊、飄忽而渐趋明晰、定型,最后借着词语固定下来。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意。但是诗歌的意象并不是单一的,而且通常诗人总是选取一组相似或相反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感情。那么这些意象之间的组合便成了解读诗的关键。《乡村四月》: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白色的溪流,白色的稻田,纵横交错。单单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就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特有的画面。有了这生动的画面做背景,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三、知人论世,品味其韵,品出深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是单纯的描写景物形象,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作者经历、思想情感的外观。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他在冰天雪地里钓鱼的时候,正是他仕途被贬,一贬再贬,甚至栖身之所,住在一个破庙里,非常不得志的时候。在中国古代有好几个著名的渔翁,比如姜子牙,比如东汉时期的严子陵,他们的钓,一个是等待被人赏识,一个是功成身退。那么柳宗元呢,他是为何呢?他的钓,不同于姜子牙,也不同于严子陵。他是在遭受打击的时候,依然没有改变报效朝廷的心愿,是一种执着。

李白的《望天门山》,写成的时候正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时,所以他眼里的景色才如此壮观。

博大精深的古诗是浩瀚的海,而古诗教学是这海中无数的小山。在这条攀登诗山的路上,只有批文入情,以情动人,才是捷径。

参考文献:

[1]王嵩舟.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J]小学语文教师.2010.10:4--10

[2]颜华娜.栖居在诗的意象里[J]小学教学研究2011、05:12—14

[3]徐金贵.回到文学的怀抱教古诗[J]小学教学研究,2011、01:16—18

[4]林弗尧.作品赏析与小学语文教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2003.

猜你喜欢
吟诵古诗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吟诵,拥抱经典
韵兮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