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红
摘要: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同化成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构建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自己来完成。
关键词: 激发; 兴趣;激励;评价
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发自内心的想学数学,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那么又如何才能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呢?
一 教师要用爱心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一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真正地从神圣的讲台走下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使学生从心里悦纳教师、悦纳自己、放下思想包袱,感觉身心愉快,乐于接受外来信息,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学习相似形时,教师提出: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测旗杆高度的任务,可供选择的工具:竹竿、皮尺,要求:不能将旗杆放倒。大家愿意同老师一起到操场上去测量吗?很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心灵的交流打下基础。接着又提出:根据现有工具,你应如何设计测量方案呢?学生甲说:“如果知道竹竿的长度,测量出竹竿的影长,再测出旗杆的影长,根据同一时刻阳光是平行的,可得到两个相似形,从而求出旗杆的高度。”老师说:“若没有竹竿,旗杆的高度还能测量吗?”学生乙说:“老师,那您来代替竹竿不就行了嗎?”我高兴地说:“那好啊,我愿意为大家服务!”师生在这样平等、欢快地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种知心的交流,学生没有了压力,才会放开思维的闸门,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师生间还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
二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知识,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但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就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退缩心理,失去求知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在设置问题情景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又要设置一定障碍性、探索性。
三 把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活动空间放在第一位。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做数学”,并采取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快乐、轻松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合作交流,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我先出示题目: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1、y=x-1、y=-x+1、y=-x-1四条直线,认知观察,你能有什么发现?(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画图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本节课分两个环节进行:一是观察思考提出问题①解析式中的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的符号与函数图像经过哪些象限的关系如何?②函数的性质与什么相关?又有怎样的关系?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二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得出结论和探索的方法:①通过观察、列表等方法获得解析式中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符号与函数所经象限的关系,②通过观察得出函数的性质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③通过观察得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 在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讲解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
数学贴近生活实际,来源于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讲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时,联系学生体育课上进行队列练习,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体育课上,学生进行队列练习时,由东向西走,听到体育教师令后,向右拐行进了一段路程后,体育老师想让学生的行进方向与刚开始时行进方向一致并与原来行进路线平行,假如你是体育老师应如何发令?”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有的动手画图,有的在桌子上用手演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大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多观察、多思考。
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从学生熟知的日出、日落的观察开始,利用一张透明的圆形纸片和直尺,通过形象实验,使学生体验直尺和圆形纸片的几种位置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渗透平移的数学思想,用“动”的理念学习知识,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自己将抽象的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相关的事例结合起来,扫除学习中的障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 教师分层次指导,采用激励评价,为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
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指导,制定分层学习目标。我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六 关爱后进生,个别辅导。
后进生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对后进生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经常运用表扬、鼓励的手段。另外,对于后进生,尤其要重视个别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关心、点拨,让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体会教师的温暖,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
[2]《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1年8月
[3]吕世虎、石永生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