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欣艳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测定血孕酮水平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孕酮值将患者分为实验组(血孕酮值<11ng/ml)和对照组(血孕酮值≥11ng/ml),将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孕酮水平、经过保守治疗后重复治疗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应该观察孕酮值和药物治疗成功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孕酮(6.35±1.4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65±1.51)ng/ml。经过保守治疗后,实验组有1例患者重复治疗,对照组3例患者重复治疗,实验组重复治疗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5%),两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实验组20例患者失败1例,失败率为5%;对照组4例患者中治疗失败1例,失败率为25%,差异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血孕酮值越低,采用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越高,患者预后也就更好,测定患者血孕酮值可作为判断保守治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血孕酮;宫外孕;保守治疗;临床意义;价值
异位妊娠(EP)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由于上下环、人流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多,盆腔感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应的也增加了宫外孕妊娠率[1]。宫外孕极易导致输卵管流产、陈旧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继发性腹腔妊娠等症状,严重危害到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尝试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结果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2]。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未统一规定药物保守治疗的指征以及检测手段,为了探讨一种合理预测、监测异位妊娠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本文对血孕酮测定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B超检查表明输卵管妊娠直径在4cm以内,输卵管妊娠直径平均为2.71cm。24例患者年龄最大36岁,最小20岁,平均(26.1±4.1)岁。患者停经时间最长79d,最短25d,平均(47.1±9.7)岁。血孕酮值最高为25.1ng /ml,最低为2.7 ng /ml,平均11. 3ng /ml。根据患者的血孕酮值将患者分为实验组(血孕酮值<11ng/ml)和对照组(血孕酮值≥11ng/ml)。
1.2 方法
治疗前应该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并且向患者详细说明可能保守治疗无法成功。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患者50mg米非司酮,每天3次,连续治疗3d。单次肌肉注射甲氨喋吟1mg/㎏,分别在治疗第4d、第7d定量测定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并且通过B超检查输卵管妊娠的包块大小。如果患者治疗1d后血清β-HCG水平并没有显著下降,或者治疗第4d、第7d下降幅度在15%以内,应该重复治疗[3]。
治疗期间,每周应该复查一次β-HCG水平,一直到患者的β-HCG水平恢复正常。同时,应该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孕酮值,而且每隔3~4d应该重复对患者的血清孕酮值进行一次检测,从而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每个星期还应该采用B超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腹腔出血症状,检查输卵管妊娠包块的大小。
1.3 保守治疗成功标准
患者的β-HCG水平治疗1个疗程后持续下降,或者治疗1周后相对于治疗前下降15%以上。治疗期间并没有出现腹痛、内出血等症状,血分析结果基本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选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采用(χ-±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孕酮水平以及保守治疗后重复治疗率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孕酮(6.35±1.4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65±1.51)ng/ml。经过保守治疗后,实验组有1例患者重复治疗,对照组3例重复治疗,实验组重复治疗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5%),两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孕酮和宫外孕患者药物治疗结果
最后实验组20例患者失败1例,失败率为5%;对照组4例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失败,失败率为25%,差异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人体主要是由肾上腺皮质、胎盘以及卵巢产生孕激素,孕前3个月内,孕激素主要由卵巢黄体产生[4]。血孕酮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进腺体以及血管增生,有助于胚胎更好的着床,减少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效维持妊娠的一些主要激素[5]。在正常妊娠的过程中,随着孕期的不断增加,血清孕激素水平会稳定升高,但是如果人体内孕酮值有不断下降的趨势,极易导致孕妇流产。一般宫外孕患者的孕酮水平相对较低,若孕酮水平在25ng/ml以上则可不怀疑属于异位妊娠。若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在5ng/ml以内,说明胚胎可能已经停止发育[6]。女性在妊娠的过程中,合体滋养层细胞会产生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一般女性正常妊娠时,排卵后第六天形成受精卵滋养层后就会合成HCG,大概在1d后就可以在血浆中检测到HCG,然后每隔1.8~2d左右,血浆HCG水平会增加1倍。宫外孕女性的血β-HCG一直都是持续低水平,每隔2~3d左右并没有有很大升高。孕酮可能和血β-HCG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组研究显示,经过监测发现孕妇在孕5~8周的过程中,每一个孕周检测的孕酮值并没有很大差异,由此可见一般孕妇在早期的血清孕酮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这种特点对于宫外孕诊断以及宫外孕保守治疗效果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笔者以11ng/ml作为血孕酮分界点研究其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实际意义。 (下转至第167页)
(上接至第168页)
经过保守治疗后发现,患者血孕酮水平更低,并且血孕酮值<11ng/ml的患者最后重复治疗率以及治疗失败率均明显低于血孕酮>11ng/ml的患者。这一研究结果和芮桥安等研究报道[7]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见,患者血孕酮值越低,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也就赿高。通过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若患者血孕酮低于11ng/ml,可以采用中药以及米非司酮治疗;若患者血清孕酮水平较高,应该联合采用中药、米非司酮以及甲氨喋呤联合治疗,若发现血孕酮水平并没有显著下降,应该尽快采用第2疗程治疗。
综上所述,宫外孕患者血孕酮值越低,采用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越高,患者预后也就更好,测定患者血孕酮值可作为判断保守治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王文慧,帅翰林,罗新.血清孕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3(8):969-971.
[2]范金涛,龙凤宜,徐宏.血清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价值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6):343-345.
[3]尚艳红,范银芬.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孕酮检测在早期易误诊的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
[4]邱振华,曾再祥,舒云华,等.黄金波血清孕酮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7).
[5]马凤英.血清β-HCG及孕酮测定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优生优育,2010(2).
[6]陈素嫣.血清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1).
[7]芮桥安.血清β-HCG、孕酮测定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