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珍
摘要:目的: 研究严重颅脑创伤患者在院前救治的过程中,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急救的105例严重颅脑创伤患者为测试组,对其院前救治采用急救护理程序模式;以本院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的严重颅脑创伤患者97例为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进行院前救治,统计两组患者院前急救临床症状改善病例数、途中加重病例数、就地死亡病例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急救护理程序模式进行院前救治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比例达到93.33%,途中加重的病例比例4.76%,显著低于对照组,在105例患者中就地死亡病例数仅有2例,后期对患者的调查也显示出极高的满意度,为91%。结论: 和对照组相比,采用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对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进行院前救治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提高,途中加重情况和就地死亡患者显著降低,同时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
关键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严重颅脑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应用效果
颅脑创伤的发生率在全身创伤中位居第二,但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是第一,颅脑创伤的救治有“黄金一小时”之说,就是要把握院前护理急救、急诊室手术救治和术后院内恢复治疗三大重要环节。院前的急救护理作为救治的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对病情的快速的评估诊断、合理科学的救治程序和护理流程。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在严重颅脑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本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严重颅脑创伤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为18岁到53岁,平均年龄27.5岁,对照组为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严重颅脑创伤患者97例,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范围为19岁到57岁,平均年龄28.2岁,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7分,昏迷或在昏迷6h以上。两组伤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损伤类型、GCS等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程序模式
患者体位的放置:体位的变化会导致颅内出血、心血管受到压迫、呼吸骤停等,急救时需要专人负责保护患者头部,调整昏迷患者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呕吐物的流出,注意呼吸道的通常,提供输氧设备,同时注意患者的保温。
建立静脉通路:用管径大的静脉穿刺针,保证药物的快速输入。严重的颅脑损伤往往出现颅内压增高,食用脱水剂(20%甘露醇)。采取这样的措施能防止药液的外渗,加快液体流速。
搬运患者技巧:搬运过程中尽可能不改变患者体位,采用4人搬运法,在担架运送患者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身体成水平状态,上救护车时保证患者头部在前,下救护车从轨道上滑行时控制速度,注意患者的平稳。急救车内车头震动小,患者头部尽量靠近车头,医护人员用安全带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避免急救车刹车时身体的失衡,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病情严重时要停车急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救护措施。患者进入救护车后,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的设备,支持监护患者的生命。
入院準备:转运途中与医院急救中心做好沟通联系,使病人的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2.2对照组采用一般的院前急救护理
1.3观察记录指标
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状况的记录跟踪,统计临床症状改善病例数、途中加重病例数、就地死亡病例数,并且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严重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例98例,占总病例数的93.33%,就地死亡率降低至1.91%,患者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1% 。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治疗的总体效果明显提升。
表1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对比
3讨论
3.1严重颅脑创伤的相关病症及治疗方法
严重颅脑创伤的病症为:头皮裂伤、颅盖骨线状骨折、凹陷性骨折、脑震荡脑干损伤等,属于颅脑创伤中伤情较为严重的类型。主要的发生原因是严重的交通事故、情节较重的失足跌倒、大型工伤事故和爆炸引起的头部重伤。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深度昏迷,还伴随有头痛呕吐现象,一侧瞳孔迅速散大、光反应差、呼吸脉搏脆弱、血压下降,出现水盐代谢紊乱,脑性肺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脑死亡。针对严重颅脑创伤的检查包括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针对颅脑创伤的治疗一般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是为了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主要手术方式有清创术、大骨瓣减压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等。非手术治疗主要有颅内压监护、脱水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和常见并发症治疗等[1-2]。
院前治疗是严重颅脑创伤救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严重颅脑创伤患者往往存在突发性,院前治疗是指接到救治电话后到手术台之前的这段治疗过程,包括急救车的调派、相关急救人员的配备、到达现场的有效救治、对病人的现场处理、对病人急性症状的治疗、病人体征的第一时间判断、病人转运过程生命体征的观察维持等等,严重颅脑患者多出现昏迷现象,但是相关医护人员还要与其对话唤醒意识,不停的与患者讲话交流,给予劝慰教育和开导。这些都是急性护理重点解决的问题,合理健全完善的急救护理模式对于抢救严重颅脑患者至关重要。
3.2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重要意义
急救护理学主要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严重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和病情严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急救护理是系统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护理程序、决策制定分析、科学探索思考和合理的分救[3-5]。需要掌握紧急的生命支持措施,还需要对病人进行劝慰教育和转救。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创伤急救学的指导理念日益完善,推陈出新[6],为了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有效率和成功率,减少因院前护理工作的不足导致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急救护理的相关专业人员也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改善护理流程,建立便捷科学的护理模式,从而有效的完成护理目标。
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确保了患者的病情监护和生命支持,实现了专科治疗的连续性。这种模式的院前护理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因为急救护理模式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严格的要求和不断的专业培训,根据救护人员的优势合理分配救护任务。急救护理程序模式使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更具时效性。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确保病重患者发病初期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确保生命的继续。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就是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对患者病情短时间的正确判断,重要信息的全面掌握,相关救治人员的调动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积极的劝慰指导,采取合理正确的抢救措施,安全快速的患者转运和转运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理。
严重颅脑患者的救治涉及人大脑的重要功能,严谨规范专业的急救护理程序模式能有效的改善病人的临床针状,降低病情加重率和就地死亡率,在院前救治中相关人员要熟练相关流程,增强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声,蔡文训,罗华,李卓.颅脑损伤的非手术脑保护措施进展[J].當代医学,2012,(01):26-28.
[2]赵卫忠.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治疗[A].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ChineseEmergencyMedicineSociety).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ChineseEmergencyMedicineSociety):,2011:1.
[3]庄鹭虹.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654-655.
[4]王淑芸,周小香,于小翠,徐淑丽,李季英,马建芬.社区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探讨[J].西部医学,2013,(07):1105-1107.
[5]张彩珍,王云芳.严重创伤的评估救护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0):2496-2497.
[6]霍美英.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护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2,(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