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咸瑞 蒋佩云
[摘 要]随着高效手机使用提升,引发了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严重困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形成包含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与教育的因素。大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是干预和缓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成因;干预
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 )是新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的特殊群体,手机成瘾现象严重。我国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检出率接近30%。手机成瘾不仅对大学生身体造成危害,还严重影响其日常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手机成瘾又称“手机使用问题”“手机综合症”“手机中毒症候”“手机焦虑症”“手机依赖”等。本文从学生心理、外部环境因素进行考察。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内部因素
作为现代智能手机集中使用群体,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形成原因,包括自身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
(一)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人格包括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大人格对我国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成瘾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其人格特质有着紧密的联系。高开放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便捷时尚的智能手机正是满足了其心理需求,使其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开放性过低的学生则是自控差,学习缺乏动力和目标,对自身行为控制不足,对手机使用依赖程度较高。可见,人格特质是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二)性格孤独
受校园地域环境及自身实际条件限制,有的大学生无法参加有效社会交际,形成孤僻的交际圈,产生孤独感,这是造成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据研究,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包括关系需求、胜任需求及自主需求。孤独感促使大学生手机成瘾,使其在手机使用中的失控、逃避、低效,给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测和干预必须着重关注大学生心理的孤独感状况。
(三)个性自尊
低自尊是致使很多成瘾者的典型特征。低自尊的个体,自身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动机低,缺乏信心与成就感。而他们在手机的虚拟平台中却能够获取交流和自信。国内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尊心与手机成瘾的几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认识是影响自尊心的重要因素,自尊与自我效能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够运用到成瘾行为的干预。
二、手机成瘾的外部环境因素
1.网络信息膨胀 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迅速,知识与信息的如何高效获得,是摆在学习者面前的强大压力和挑战。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更不例外。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周期短、功能强大,获取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手机自身携带方便,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效的信息。手机这些特性极大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缓解了知识信息膨胀与自身信息缺乏之间的矛盾,从而减轻其信息获取的压力。而对手机的极度依赖则造成大学生手机成瘾。
2.家庭教育弊端 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的家庭环境,父母极度关心,自身很少去独自面对挫折和解决问题,对父母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大学生活以后,失去父母的依赖,面临很多问题,承受较大压力,通过智能手机联系和上网是其依赖和排解压力的重要方式,甚至有离开手机就会产生情绪波动、心情焦虑的不良心理状况。
3.学校教育环境 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校园度过,校园环境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大多数高校以提升学校就业率,保证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从学生发展着眼,使教育形单一机械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形成了“教室—寝室—食堂”的简单机械的生活方式。其次,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大学生手机滥用的严重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并没有对手机使用泛滥的弊端给予认真的反思和关注,使得大学生手机上瘾成为一种“顽症”。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建议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由学生主体内部复杂心理和外部复杂环境的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田间下形成的。因此,要有效预防和解决手机成瘾问题,必须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多个视角出发,提出建议。
1.个体角度 首先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手机,处理手机与大学生活学习的关系。对手机的正确认识在于,不仅认识到,在信息高速革新时代,手机作为信息交流与呈现的重要载体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大学生具备自我约束和提升自我道德的辨识能力,坚决抵制不良的手机使用和不良的手机信息传播,形成健康的手机使用观念,避免手机的过度使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社会关系对自身的支持,使自身得到有效的信息沟通,获取更多的社会技巧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
2.家庭教育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强人格,面对与解决问题能力,摆脱依赖心理。此外,应该多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变化情况,更应给予关心,多沟通、多理解、多关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关注度。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上。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手机使用的重要因素。加强引导,了解手机成瘾的具体情况,广泛宣传手机成瘾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学校完善心理辅导体系,了解学生的人格特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一支高效的心理师资队伍,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平台。开展丰富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J].新闻世界,2009(1):102-104.
[2]丁维.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16、24.
[3]甘启颖.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J].文山学院学报,2014,06:96-99+120.
[4]韩永佳.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漳州师范学院,2012.
[5]马晓冬,郭本禹.成瘾行为研究中自我效能感的几种类型心[J].心理科学,2001,24(6):744-745.
[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214.
[7]李超民.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