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珍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恩格斯通信中随处可见。这说明了:第一,唯物史观的议题非常丰富;第二,唯物史观具有普适的方法论意义。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六篇有关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特质的通信,涉及的议题至少可以概况出以下5个。
第一,如何批判资本主义。面对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蒲鲁东表达了愤慨和谴责,但是,他的价值立场是小资产阶级的,他的理论出发点是人类普遍理性,即自由、平等和独立。马克思有针对性地指出,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形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式不是永恒不变的。
第二,如何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同样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海因岑把阶级斗争归结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挑唆。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说明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客观的社会现实,早已经被发现和分析。阶级斗争将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宗旨是促使阶级消亡和实现人类解放。这个观点对于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的不是无视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分化甚至对抗,而是要用恰当的手段,调节利益对立,化解矛盾,实现共同分享利益成果。在正视物质利益分化的时候,又要看到物质利益分化的历史性特征,看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属性以及它们必然消亡和消失的未来可能性。
第三,如何理解現代社会分工、社会交换以及与此相关的价值现象。唯物史观从社会实践本身出发分析因此而产生的术语概念,以这种思想原则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是马克思的特点。庸俗经济学家巴师夏的追随者不能理解。对此,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工会永恒存在,但是分工的形式却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交换以及因此产生的价值概念的理论枢纽。
第四,如何看待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的发展问题。近代俄国走着与英、法和德三国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俄国一些民粹主义思想家如米海诺夫斯基困惑于俄国未来的发展问题,他们试图把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基础上对英、法和德三国发展道路的研究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套用在对俄国发展未来的思考上。马克思反对这种套用,强调俄国作为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由于这种特殊性,俄国的未来发展就有了多种不同可能性。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跨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指出并极为期待的一种可能性。
第五,如何提炼社会主义世纪的精神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展望新世界的。由于旧世界充斥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重视阶级斗争,而且赋予无产阶级以崇高的历史使命。但是,恩格斯却将社会主义世纪的精神特点概括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无疑说明,实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造的根本诉求。
在片断的通信中呈现的唯物史观,有如此丰富的议题,这向当代的人们提示,问题意识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