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根 李香喜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学习,解决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而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民族高校 教学团队 教学质量
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规定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要求高校“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及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民族高校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结合教育部关于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际作出的科学尝试。
一、民族高校建立《概论》课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概论》课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领导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苦实践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概论》充分体现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概论》课作为向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梳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高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概论》课思想政治教学团队承担着无比重要的光荣职责。
然而,当前民族《概论》课教育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简单,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更多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而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概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
同时,民族高校有其建立《概论》课教学团队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就要求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永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但是,目前民族高校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之一就是高度重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要高度重视《概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但是,民族高校《概论》课课程建设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比较滞后。无论是教师队伍的数量、教师自身的科研意识还是理论素质和发展平台等方面,都跟其他高校有较大的差别,难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加强民族高校《概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民族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二、民族高校《概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之后,教学团队的建设得到了政府和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很多高校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尤其是民族高校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特殊性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始终存在诸多问题,处于起步阶段。
第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不明确。确立共同目标是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团队建设的核心就是团队成员之间就共同价值观和某些原则达成共识或共同愿景,使得团队成员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创造团队业绩,民族高校《概论》课教学团队的任务注重知识层面上队员专业知识扩展,对相关学科的扩展知识及合作学习能力要求却不足。另外,对育人能力上的重视不够。
第二,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合作比较少, 单兵作战现象比较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思想的支配下,民族高校逐步形成了个性自主化的教育教学传统,这一传统被称为“浪漫主义”教学观,民族高校《概论》课堂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领地”。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工作除了具有个体自主性的特点外,还有群体合作性的特点。因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单独完成,都需要群體的合作,如教研室教师间的合作、课程组之间和学科之问的协调、合作等等。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教学个体自主性的过分强调,普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导致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团队成员合作比较少,“单打独斗”的现象普遍多。
第三,管理体制上重科研、轻教学。民族高校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却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学校为了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务,必须以职称评聘为指挥棒,引导全体教师将自己的资源投向容易产生实际效果科学研究领域。在职称考核中,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所占的权重较大,那些教学业绩平平但科研优秀的教师在考核中占先,而那些教学业绩突出而科研业绩欠佳的教师,在考核中往往不利。这种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感觉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四,没有形成教学团队的和谐氛围和精神。团队精神是教学团队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增强整个团队的聚合力。团队成员的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团队管理的前提。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是促使他们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教师在团队内团结协作,相互探讨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质量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在一个团队内,只有每个成员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益。然而民族高校《概论》课在师资队伍、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特殊性问题,因而还没有形成和谐氛围。
三、民族高校《概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民族高校推进《概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营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要明确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总目标。根据质量工程的要求,教学团队建设的总目标是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工作中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民族地区高校教学团队必须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制度长远发展规划和中短期建设目标以及每学期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
第二,遴选团队带头人即选择水平高、能力强的团队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是团队教学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带头人的水平和敬业精神,因此,带头人的遴选至关重要。学术带头人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在管理水平、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处处領先。学术带头人除了要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地位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其他的领导特质,即具有诚信、自信、亲和力。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建设者,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在团队中起着学术引领和团队“脊梁”的作用,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因此,思政课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必须热爱本科生教学,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 熟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优秀;必须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团队成员,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第三,培养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精神。传统观点认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对口是决定条件。然而,学科的广泛性正猛烈冲击师资的专业性。“概论”课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 外交、国防、哲学、法学、历史、党建等诸多内容,每个内容又涉及许多理论,其内容的高度综合性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如果授课教师只具备思想政治专业知识,那么,他们对某些领域只能是局限于“知其然”的宣传,而无法做到“知其所以然”的解读。鉴于“概论”的内容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建设多专业的教师团队,让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解决“概论”覆盖面广的问题是把“概论”上好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概论》课“教学团队”是必然趋势。
第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队伍建设是民族高校《概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搞好教学团队建设,必须坚持教师为主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支撑。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鼓励教授领衔,发挥感召引导作用,同时支持青年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学位,鼓励开展传、帮、带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将青年教师真正培养为教学一线的骨干力量。
第五,共享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共享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是《概论》课教学团队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教学团队,需要以教师在业务培训、教学改革研讨,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中,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建立《概论》课教学团队,引导团队教师共享各种教学信息,将私人信息变成公共信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竞赛或者观摩等教学相关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团队教师的再培训等活动,真正促进各种教学资源信息最终共享,发挥其最大效能。
第六,培育教学团队人文氛围。和谐的团队人文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把教师们的知识、能力、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应开诚布公地在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方面进行探讨,不要受到资历、职位、上下级关系的干扰,形成轻松的沟通交流环境。这将有利于解决民族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不同民族之间因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和隔阂,可以通过轻松的沟通和交流来化解。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增进成员之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创造一个身心愉快的团队工作氛围,这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来说,尤为重要。
总之,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引导高校引导整合教师资源,以团队合力推进教学改革。即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另外,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不同民族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将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有利于民族团结,使教师们在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将更高地层次上促进民族地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志强.地方性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2]姚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
[3]李桂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12.8
[4]王小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措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5]颜峰.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团队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6]李连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延吉)